头条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本医院眼科刘新书董方田陈哲李东辉张枝桥张美芬,本文已发表在《眼科学大查房》年第3期。

摘要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的典型表现为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或)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脱离,病灶多局限于黄斑区。症状为无痛性中央暗点,视物变形、变小,视力下降。多发于中青年男性,平均发病年龄为41~45岁。其发病机制可能为RPE屏障功能、泵功能受损及脉络膜通透性增加。体内糖皮质激素增加可能诱发或加重这一进程。眼底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眼底自发荧光(FAF)等均有助于该病变的诊断。临床中,典型CSCR容易诊断,非典型CSCR应与炎性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尤其是Vogt-小柳-原田病进行鉴别诊断。CSCR的治疗应以保守观察为主,通常2~3个月可自愈。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氩激光光凝封闭渗漏点,光动力学疗法及手术治疗。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1岁,因“右眼视力突然下降1个月”就诊于我院眼科。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力下降,外院诊断为“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双眼视网膜脱离”,予静脉、口服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视力进一步下降。

既往史:右眼反复视力下降10年,左眼1年。门诊检查:视力右眼0.04,左眼0.5,双眼前节无炎症,玻璃体无混浊,右眼下方及鼻上、颞上视网膜广泛脱离(见图1A),左眼后极部多发局灶隆起、下方视网膜浅脱离(见图1B)。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见图1C和图1D):右眼后极部片状高荧光,下方及鼻上、颞上大面积视网膜脱离;左眼后极部多片高荧光,墨迹样渗漏,下方视网膜脱离。B超检查:双眼视网膜脱离,脉络膜增厚。

考虑为双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ioretinopathy,CSCR),双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医师嘱患者减量或者停止使用波尼松,1周后复查。

患者延期2个月才再次就诊,诉右眼视力明显下降。眼部检查:视力右眼辨手动(HM),左眼0.4,右眼上方视网膜脱离好转,下方视网膜脱离加重,遮盖视盘(见图2A),左眼后极部多灶性隆起减轻,下方视网膜浅脱离加重(见图2B)。FFA检查(见图2C和图2D):右眼脱离视网膜遮挡视盘,左眼后极部墨迹样渗漏较前减轻。B超检查:双眼视网膜脱离较前次加重,右眼视网膜前机化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检查:左眼后极部多处神经上皮层下积液,局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不规则隆起,右眼信号欠清。

考虑为双眼CSCR,双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因患者右眼视网膜下液量多,难以自行吸收,考虑手术治疗,收入院后行右眼经巩膜外穿刺引流视网膜下液术。

术后第2天可见右眼视网膜完全复位,黄斑区大片黄白色视网膜下膜,伴中心凹旁致密瘢痕(见图3A),左眼下方视网膜脱离减轻(见图3B)。FFA检查(见图3C和图3D):双眼后极部渗漏减轻,当日在FFA指导下行左眼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封闭渗漏点。术后1个月,视力右眼0.05,左眼0.4,右眼视网膜在位,可见视网膜下膜,左眼下方视网膜浅脱离较前好转。术后7个月,视力右眼0.15,左眼0.5,双眼视网膜在位,右眼仍可见视网膜下膜。

图2A~D和图3A~D,略,需全文PDF,请回复此







































北京最权威的治疗白癜风中医医院
北京白癜风到哪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xingguo.net/swmbxbl/242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