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被车撞死了,去医院晚了。”
看得我三观尽毁:自己最亲的人被车撞了,第一时间想到的竟是拍抖音?
比这更可怕的,是在这之后,竟出现了一系列“妈死求赞”的短视频,全部都是差不多年龄的小孩在模仿。
除了骂声一片,网友们都表示:
小孩心理都扭曲了,真的得重视现在孩子的三观教育了,病态的价值观。
抖音自上线以来,就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有人形容玩抖音,是低头五分钟,人间过百年,足以看出,多少人沉迷其中。
可悲的是,有数据显示,85%的抖音用户,都是在24岁以下,基本上都是95后,以及00后,包括三四岁的小孩子,也都在短视频中,频频出现。
这让我想起了宁波天华小学一位班主任的话:
这个周末,我带着一年级的娃和学校同学户外活动,发现一有空,几个小脑袋就凑在一起看抖音!
娃还告诉家长,班上谁谁的抖音已经有多少多少粉丝了......一脸羡慕。虽然原先也知道他们玩游戏,但亲眼看到他们的投入,还是让我很震撼的。
跟我们语文课本里的《城南旧事》、纳兰性德词选真的距离太远了,而这些错综矛盾的不同文化,正以奇怪的姿态叠加在这代小孩的身上。
现在社会很多人,已被手机绑架。而越来越焦虑的我们,也和手机有关。要如何控制住自己不被手机“淹没”呢?我见过太多家长,为了在带孩子这件事情上能省点力气,常常随意丢给孩子一个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西安一名两岁孩子的母亲,发现孩子看东西时总不停眨眼,晚上连睁眼都变得很困难。医院检查,原来孩子因玩电子游戏过多患上了干眼症。”?3岁的童童,对爸爸新买的平板电脑爱不释手,猛玩游戏。因为父母忙着上班,无法盯着孩子使用平板的时间。结果半年后,童童双眼已经看不清楚电视画面。检查后发现孩子近视已度。诊断结果显示:孩子视网膜变薄、退化、变性,容易发生“视网膜裂孔”,甚至失明。”上网搜索“两岁孩子喜欢看手机怎么办”的问题,会蹦出来一大堆相似的提问,如今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孩子,已经呈现出越来越低龄的现象。若干年后,当孩子长大成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或许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抱着手机度过的一个又一个下午。这实在不是一个快乐的童年。
你的“焦虑”和手机有关现如今,“焦虑”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词汇。各种关于“危机”的文章三天两头在朋友圈刷屏,好像谁要是没点焦虑烦心的事情,真会怀疑自己是否没心没肺。在物质生活已经大幅度提升的当下,现代人为何如此不开心?原因与你的手机脱不了关系。纽约大学企业营销教授、心理学家AdamAlter指出,人们每天花费大量时间使用各类APP,不断暴露在荧幕前不仅对眼睛造成压力,也可能是你生活不开心的原因。你的日常生活或许是这样的: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情是查看手机;上班途中,在地铁里刷上一阵子微博或者朋友圈;工作的8个小时里,电脑和手机一直与你形影不离;
江苏一位客车司机,一边开车一边低头看手机。下一秒,一位骑车的老人被撞飞,当场死亡。监控显示,这名客车司机,竟在短短的7分钟内看了39次手机。
克拉玛依一位男子,边走路边玩手机,不小心跌入4米多的深井中。消防员赶来救援时,发现男子在井内一边疼痛呻吟,一边还在玩手机。
我们身边,玩手机引发悲剧的新闻还少吗?英国《镜报》曾经报道说:有近四分之一的父母,因为沉迷手机,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孩子处于意外事故和走失危险中。有时候,疏忽就在几秒间,却会变成终身的遗憾。别拿生命当儿戏,别让手机变成伤人的利器。有这样一个实验,叫“快感中心”。将小白鼠放在杠杆的中间,左侧是食物,右侧是电击带来的快感。获得快感就得不到食物,得到食物就无法获得快感。最后,小白鼠反复按压开关来刺激自己的快感中心,废寝忘食,直到耗尽生命的最后一点能量。沉迷抖音、快手、游戏、网络小说、无脑电视剧的你,像不像实验中的小白鼠。为了获取短期快感,可以牺牲掉时间、精力、感情、以及向上的勇气。
你不是真的停不下来,你只是不能克服惰性,不想从舒适区中走出来而已。如果一个成年人在对待手机这件事情上是失控的,那么很有可能,TA的整个人生都是失控的。试着不要带手机上餐桌,不要带手机上床,工作之外,把手机远远地抛在脑后。一开始或许会有些痛苦,但要想做出改变,就必须抱着克服毒品一样的心情,克服对手机的依赖。强迫自己停下来,真真切切地活在当下,感受当下,专心于食物的味道,认真倾听家人的说话。你将与身边的人建立真正的连接,你会有更多的时间提升自己,你会变得更加自信,奔着目标不停前行。你的人生会更好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