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后来,逐渐成为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必吃食物,粽子在日常生活中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物,不仅味道鲜美可口,而且营养价值很高,但是也根据其食材不同有所差异,可很多人都盲目地进食粽子,殊不知,其实吃粽子也需要科学营养的吃,否则会对身体的健康有大大的影响。
粽子虽好,可不要贪吃哦!
从养生角度讲,粽子是药膳的一种。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和粽叶。中医认为,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芦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总的来说,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特别适合初夏食用。但粽子这种美食佳品,也是一种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一个肉粽子的热量约含至大卡,台式肉棕由至大卡,平均大卡,而湖州棕则由至大卡,平均大卡,肉粽的内容物当然也直接影响它的热量端午节即将到来,粽子别吃过量。一个粽子就超过大卡,若一餐吃2个,至少要慢跑16公里、或健走18公里、或骑自行车40公里才能消耗,一餐放纵吃太多,对肠胃也不好。所以,端午节吃粽子也有讲究,一定要注意以下这几点:
粽子要热透再吃粽子最好不要凉着吃,吃前要彻底加热。因为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非常容易发生食物中毒;而且变凉的粽子过油、过黏,很难消化。如果粽子剥开后如有大量黏丝,代表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鲜了,建议就别食用了。
搭配健康饮食粽子中的糯米黏度高,难以消化,消化功能差的人易感觉腹胀,当你吃粽子时,你应该同时喝茶,多吃蔬菜,帮助吞咽消化。许多人吃棕子会胃部不适,建议可以搭配麦芽水或白萝卜促进消化;搭配黑木耳、香蕉、菠菜等具有通便的食物;或者吃些山药,补益脾胃,减轻肠胃负担;配一碗清淡的冬瓜汤,清热解暑。这样可以减少不适的发生率。吃粽子要适量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含过量的脂肪、盐和糖。因此,每次可以少吃一点,或者选择小一点的粽子。尤其是正在减肥的朋友,更不能多吃,在进食粽子时,一定要控制摄入量。对于成年人来说,一般吃1~2个小粽子就可以满足正常的能量需求了。空腹不要吃粽子如果空腹吃粽子,糯米就会在胃里停留很长的时间,刺激胃酸分泌,造成胃部不适,甚至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旧病复发。有基础疾病要注意对于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他们不应该吃肉馅粽子、蛋黄粽子和其他含太多的脂肪的粽子。另外,因含糖量较多,大量食用可轻易提高人体的血糖含量,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患者、胃肠道病患者不宜吃粽子,老人和儿童也不宜吃大量的粽子。如何吃鸡蛋?民间认为,端午节有“辟邪”的重要职能,而在端午节的民俗传统里,除了粽子之外,鸡蛋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端午的鸡蛋与粽子难分家。我国北方习俗,端午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还要煮鸭蛋或鹅蛋。民间传说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以前的老百姓认为吃粽子锅里的煮鸡蛋,夏天不易生疮;而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对于鸡蛋的营养价值你了解多少呢?
鸡蛋含丰富的优质蛋白,每百克鸡蛋含12.7克蛋白质,两只鸡蛋所含的蛋白质大致相当于3两鱼或瘦肉的蛋白质。鸡蛋蛋白质的消化率在牛奶、猪肉、牛肉和大米中也最高。鸡蛋中蛋氨酸含量特别丰富,而谷类和豆类都缺乏这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所以,将鸡蛋与谷类或豆类食品混合食用,能提高后两者的生物利用率。鸡蛋还有其它重要的微营养素,如钾、钠、镁、磷,特别是蛋黄中的铁质达7毫克/克。鸡蛋中维生素A、B2、B6、D、E及生物素的含量也很丰富,特别是蛋黄中,维生素A、D和E与脂肪溶解容易被机体吸收利用。不过,鸡蛋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较少,应注意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配合食用。吃蛋黄好还是吃蛋白好?
很多人担心蛋黄的胆固醇含量很高,食用会升高血液胆固醇含量,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蛋黄里的营养成分,看看到底蛋黄是营养的还是有害的。蛋黄的主要成分,是17.5%的蛋白质,32.5%的脂肪,还有大约48.0%的水和2%的矿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等微量成分。人们多以为鸡蛋当中的蛋白质集中在蛋白当中,实际上,蛋清的蛋白质含量仅有11%左右,水分却占88%之多。而脂肪,也是扎扎实实地集中在蛋黄部分,蛋清的脂肪含量仅有0.2%。蛋黄中的脂肪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一半以上正是橄榄油当中的主要成分——油酸,对预防心脏病有益。若论维生素,毫无疑问,它们绝大部分都集中在蛋黄当中。蛋黄中有宝贵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还有维生素E和维生素K。这些都是“脂溶性维生素”,在蛋清当中根本没有它们的痕迹。就算是水溶性的维生素B族,也占绝大多数存在于蛋黄当中。实际上,鸡场蛋的蛋黄中那种浅黄的颜色,有一部分就来自于核黄素的颜色,而核黄素就是维生素B2,它可以预防嘴角开裂、舌炎、嘴唇疼痛开裂等常见病痛。各种微量元素呢?也一样集中在蛋黄当中。蛋黄中有大量的磷,还有不少的铁。尽管蛋黄中的铁吸收率比较低,对于不能吃肉类的婴儿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鸡蛋中所有的卵磷脂均来自蛋黄,而卵磷脂可以提供胆碱,帮助合成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所以,婴儿的第一种辅食,往往就是鸡蛋黄。蛋黄对孩子补铁有益,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也有益。除了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有益健康的卵磷脂以外,蛋黄里面还含有意想不到的健康成分——那就是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叶黄素和玉米黄素都属于类胡萝卜素,但是它们不能在人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虽说如此,它们却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特别是保护眼睛的作用。人眼的成像部位是视网膜,而视网膜有一个“黄斑”,里面的黄色,就来自于叶黄素和玉米黄素。这两类物质帮助眼睛过滤有害的紫外线,延缓眼睛的老化,预防视网膜黄斑变性和白内障等眼疾,对心脏也很有好处那些颜色深黄的鸭蛋黄和鸡蛋黄,正是叶黄素和玉米黄素的好来源。据美国研究,鸡蛋黄中的脂溶性黄色物质当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于这两种成分,而且非常容易被人体吸收,比直接吃玉米效果还要好。所以,对于正常的鸡蛋来说,蛋黄的颜色越黄,对眼睛健康越有好处。正常食用蛋黄不会导致胆固醇超标。这是因为蛋黄中含有较丰富的卵磷脂,是一种强有力的乳化剂,能使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得极细,顺利通过血管壁而被细胞充分利用,从而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而且蛋黄中的卵磷脂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进入血液中进而合成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的主要物质,可提高脑功能,增强记忆力。其实,每个人都是需要胆固醇的。只有当你每天摄入的胆固醇过量形成高胆固醇血症时,它才会危害你的健康。事实上,“适量摄取”才是关键。任何营养成分,只要你摄入过量,就会对你造成危害;摄入不足,同样会对你造成危害。对一般人来说,每天吃1-2个鸡蛋是有益无害的。鸡蛋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正确认识鸡蛋的营养价值,合理食用鸡蛋,对人们的健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如何正确饮食,这个端午节你学会了吗?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