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中毒,乙醇来帮忙!
作者丨
来源丨医学界临床药学频道
喝假酒中毒,52岁男子生命垂危
抢救6天,喝了近两斤白酒
52岁的傅国林喝下的竟是农家乐用作燃料的酒精,里面含有甲醇。喝假酒中毒后,傅国林被紧急转入重庆医院急救部,此时,他几近昏迷,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医生说,他有生命危险,我们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当一家人焦急地等待着抢救的结果,没想到,医生做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他们让我们上街买酒,说要买五六十度的高度酒,用来解毒!”傅国林的妻子也觉得这办法闻所未闻,“本来就是喝酒遭的,还要接着喝?”
医生态度坚定。家属明白后立马去买回了几瓶高度白酒。因为中毒严重,医生采用透析治疗清除血液中的甲醇时,让傅国林一边透析,一边喝酒,并配合药物治疗。
考虑到透析会带走乙醇(真酒)中的解毒成分,做透析时,医生们每小时让傅国林喝35ml白酒,平时每小时喝15-20ml白酒。从4日至9日,这6天时间里,傅国林已经喝了近两斤白酒,24小时不间断。
9日上午,傅国林血液中的甲醇含量从此前的mg/L降到了4.6mg/L,他已经可以出院了。
“真酒”为啥能解“假酒”?
甲醇(假酒)中毒一般最常见的原因主要为误服假酒,或是服用工业用酒精而引起的中毒。
甲醇本身是无毒的,但甲醇经人体代谢,在脱氢酶的作用下会产生甲醛和甲酸,对人体神经系统、视神经产生伤害,严重者甚至会失明或死亡。而甲酸进入血液后,不能被代谢,蓄积在人体内导致代谢性中毒,造成人体内环境紊乱。
乙醇(真酒)同样可以在脱氢酶的作用下,产生乙醛和乙酸。乙醛又可进一步代谢成乙酸,乙酸可在人体内代谢分解为CO2和水。
相比甲醇,乙醇与脱氢酶作用能力更强。所以真酒喝下去后,酒里的乙醇就会和血液中的甲醇产生竞争,竞争的结果就是甲醇不会再和脱氢酶产生作用,达到解毒的作用。
乙醇的推荐剂量:
(点击放大查看)
甲醇中毒的治疗还有哪些?
有些读者表示,本身就不太会喝酒,或者一喝酒脸就红,或者万一儿童甲醇中毒怎么办呢,还是一律用乙醇来解毒吗?以前我们就曾经探讨过,喝酒脸红的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较弱,因此从乙醛代谢为乙酸这一步比较慢,容易造成乙醛在体内的蓄积,导致脸红和不舒服。
对于不会喝酒和喝酒脸红的这类人,甲醇中毒后,用乙醇来治疗或许有点强人所难,也可能无法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那么还能怎么解毒呢?
1、血液净化(BP)
BP在急性甲醇中毒的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及时有效地清除患者体内的毒物甲醇和甲酸,还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BP治疗的指征: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①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动脉血气pH<7.25-7.30);
②出现视力、眼底和精神异常;
③积极支持治疗病情仍然继续恶化者;
④肾衰竭;
⑤以常规治疗无法纠正的电解质紊乱;
⑥血液甲醇浓度>15.6mmol/L(50mg/dl)。
2、甲吡唑
甲吡唑亦称4-甲基吡唑,年美国FDA批准了甲吡唑用于治疗成人乙二醇中毒;年FDA又把甲醇中毒增补为甲吡唑的适应症。现今在欧美许多国家,甲吡唑作为治疗急性甲醇中毒的一线药物被广泛使用。
作为乙醇脱氢酶(ADH)的竞争性抑制剂,甲吡唑与ADH的亲和力比起乙醇要高出倍以上。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ADH从而阻止甲醇的代谢,由于ADH被抑制,所以半衰期延长了的甲醇未经代谢即随尿液排出体外。
甲吡唑治疗急性甲醇中毒的临床应用指征:血清甲醇浓度≥6.2mmol/L(20mg/dl)或最近有中毒量甲醇摄入史并且渗透间隙>10mOsm/L或强烈怀疑为甲醇中毒,并且至少具备以下2个条件:①动脉血pH<7.3;②血清碳酸氢盐浓度<20mmol/L;③渗透间隙>10mOsm/L。
甲吡唑治疗推荐剂量:
临床上使用甲吡唑静脉给药是先将甲吡唑用ml的0.9%NaC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再静脉滴注给药并持续约30min,目的是避免静脉刺激。
推荐使用甲吡唑治疗的首次负荷剂量为15mg/kg,之后每12h给药10mg/kg一共4次。其后将剂量增加为15mg/kg,同样每12h给药一次,直至血清甲醇浓度降到致毒浓度以下。然而目前临床上是否需要在治疗48h后将甲吡唑的剂量提高为15mg/kg仍存在争议。
甲吡唑效果虽好,但国内未上市
临床使用甲吡唑治疗急性甲醇中毒比乙醇更方便、更有效、更安全。首先,使用甲吡唑不需要大剂量给药,这与传统使用大剂量乙醇给药治疗截然不同。其次,临床治疗的常规使用剂量均能使血浆甲吡唑达到约10μmol/L的有效治疗浓度。
国外学者在临床上已证实甲吡唑具有易于给药、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但比较遗憾的是甲吡唑尚未在国内上市。
去年10月,新华网曾发不过一篇文章《10元药被炒至上万“救命药”为何总缺货》其中就提到一个孩子误食火锅液体燃料后中毒急需甲吡唑治疗的案例,但目前国内没有这种药。
希望国家药监部门能够早日让这个药上市。
3、甲酰四氢叶酸
动物试验和人肝细胞体外研究发现甲酰四氢叶酸能促进甲酸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推荐用法为每4h静脉注射50mg,共5次,之后每天注射50mg,直到甲醇和甲酸已被清除。
4、激素
在急性化学中毒中,糖皮质激素作为减轻发病或增强机体应激能力的药物经常使用,但剂量较低。然而,甲醇中毒主要是影响神经系统和视神经,因此早期、足量、短程给予激素甲泼尼龙0-mg/d冲击治疗,2-3d后减量或改用泼尼松维持,对视神经损伤的患者效果肯定。
5、神经生长因子(NGF)
有学者认为,NGF对视觉系统有作用,在视网膜水平上可以促进成年小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节细胞的存活。或许NGF是今后救治甲醇中毒引起脑神经、视神经和视网膜损伤的主要药物之一。
参考文献:
1、周卫敏,童宗武,吴春云.急性甲醇中毒治疗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10(7):-.
2、张春华,王世相.急性甲醇中毒的研究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6(5):-.
3、柯贤胜,张雪刚,朱灿敏.急性甲醇中毒的临床诊治体会[J].临床急诊杂志,,11(2):-.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