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近视?近视是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聚焦在视网膜前方,视网膜上只能形成弥散光圈,因此看不清远处目标。
同理,从近视眼视网膜发出的光线称为集合光线,其焦点位于眼球和无限远之间,称为近视眼的远点。如果目标恰好位于近视眼的远点,则可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所以近视眼看近距离目标时清晰。
二
近视发生的原因近视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发育和环境等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高度近视表现得更明显。
遗传近视的患者发病年龄较早,多在6.00D(屈光度,即表示屈光力的单位)以上,高度近视眼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属多因子遗传病。
2、发育因素:由眼轴发育过度所致。
婴儿因眼球较小,均为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引发近视。
3、环境因素
包括用眼过度、照明条件、书写阅读姿势、营养等。
三、
近视的分类按程度近视可分为轻度近视、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
轻度近视:-3.00D以下;
中度近视:-6.00~-9.00D;
高度近视:-9.00D以上。
四、
近视的症状近视的症状之多,远超你想象!近视度数较高者,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闪光感等症状,并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改变,如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形成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可发生形状不规则的白色萎缩斑,或有色素沉着呈圆形黑色斑;视网膜周边部格子状变性、囊样变性等。在年龄较轻时即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与正常人相比,发生视网膜裂孔和脱离的危险性要大得多。
常由于眼球前后径变长,眼球较突出,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伴有上述临床表现者,称为病理性近视。
轻度近视者,近视力正常,远视力下降,但高度近视,远近视力均下降。
假性近视:由调节痉挛引起,多见于青少年,短期内视力下降明显,但休息后或睫状肌麻痹后视力有提高或近视消失或程度减轻。
五、
怎样避免成为近视?对于没近视的儿童,通过以下措施,能够显著减少或延缓近视的发生:
1、读书写字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阅读物一尺;
2、多做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
3、坚持做眼保健操,要求注意力集中、穴位正确、手法轻缓、觉得酸胀。
4、不要长时间的看电视、玩手机;
5、不偏食、少甜食、多吃蔬菜、奶制品和鸡蛋等。
六
怎样延缓近视的加深?如果已经是近视了,大家都希望近视不再加深或者加深的很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青少年近视患者除了要注意读写姿势、多多参加户外活动、均衡营养、坚持做高质量的眼保健操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以延缓近视的加深,如: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和配带角膜塑形镜,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后,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七
、高度近视要注意哪些问题?很多高度近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眼底病变,如: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黄斑劈裂、黄斑裂孔、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同时其发生开角型青光眼的风险也大大增加。所以对于高度近视人群,除了防止近视加深,医院进行详细的眼底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减少高度近视相关视网膜病变的致盲率。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健康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