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OS白内障丨鲍永珍教授婴儿期白内障微

编者按

年9月4日-8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眼科学学术会议在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苏州召开,国内外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共同探讨、分享眼科最新的研究、技术、治疗新进展。时至今日,白内障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致盲性疾病。先天性白内障如不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力发育。在本次眼科年会上,医院眼科的鲍永珍教授,就《婴儿期白内障微创联合手术》一题与大家进行了探讨。

1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盲与低视力主要原因,晶状体混浊导致其生理功能的减退甚至丧失。在屈光功能方面,晶状体混浊可以导致晶状体密度增加、形态和屈光力变化;在调节功能方面,晶状体混浊可以导致晶状体弹性变化;晶状体混浊还可以导致形觉剥夺,进而影响视网膜发育,导致弱视。

先天性白内障临床特征

鲍教授介绍,先天性白内障在婴儿期发病,是儿童首位先天性眼病。部分患儿晶状体混浊进展,需密切随访。混浊的晶状体可以导致患儿发生形觉剥夺,早期发现和治疗可避免盲。由于该类患儿的生存期长,早期治疗将极大改善今后的生活质量。先天性白内障多发生在眼球和视觉发育关键期,需综合诊治,包括屈光矫正、弱视训练、合并症诊治等。

儿童眼部发育

儿童晶状体的发育

出生时34.4D,3-4岁时减少1-2D,10-12岁后时稳定,直至成人18.8D。

儿童角膜的发育

①角膜屈光度:出生51.2D;6个月45.2D;成人43D②角膜厚度:出生0.96mm;6个月0.52mm;成人0.55mm③角膜表面积:出生mm2;20个月mm2

儿童眼轴发育

成人眼轴为22-24mm。在从婴儿向成人发育的过程中,儿童眼轴发育分三个阶段,基线为新生儿16.6-16.8mm。0-18月,达20.3mm左右,增长4.3mm;2-5岁,达21.4mm左右,增长1.1mm;5-12岁,达22.6mm左右,增长1.3mm。

婴儿期眼组织学特点

视网膜视神经处于敏感期,光感受器需要光线刺激;色素膜中的血-眼屏障功能未健;巩膜壁薄、质软;晶状体形态变化大,晶状体上皮细胞活跃;眼压偏低。

儿童白内障手术

手术方式

儿童白内障的常规手术方式为联合手术,即白内障摘除+PCCC+前部玻璃体切割。

设备选择

婴儿期白内障手术的设备选择主要包括可以进行玻璃体切割的玻璃体切割仪和可以进行前部玻璃体切割的超声乳化仪。规格不同,切割头的外径大小不同。

微创白内障手术

①切口: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手术有诸多缺点,如角膜瘢痕形成、角膜生物力学改变、切口的自闭性和抗外力作用差、手术源性散光。微创白内障手术切口为长度约1mm的巩膜微切口,避免了透明角膜切口带来的以上问题。Case:刘,男,手术月龄:3个月,采用27G玻切头微创白内障手术。

②手术相关并发症:白内障手术常会发生视轴区混浊、继发性青光眼、瞳孔变形及虹膜粘连等并发症。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机制包括开角和闭角,开角型是术后小梁网滤过功能下降所致,闭角型与术后炎症反应重致瞳孔阻滞及虹膜粘连密切相关。微创手术还应以减少二次或多次手术为目的。

③控制ACCC和PCCC大小④微创——创建二期IOL囊袋内植入的条件

囊袋内植入

囊袋内植入是实现人工晶体(IOL)功能的前提,可以保证预留屈光度精确性,保证IOL的居中性和不倾斜,是选择散光矫正型IOL/多焦点IOL的必要条件。

避免二期IOL睫状沟植入

睫状沟是开放空间,IOL睫状沟植入会导致IOL与虹膜组织接触摩擦,增加远期青光眼的风险,并容易发生IOL偏位或/脱位。

IOL光学部囊膜夹持

在没有条件进行IOL囊袋内植入不得不行睫状沟植入时,如囊袋不能打开、囊膜缺损较大以及晶状体形态发育异常,应尽可能做IOL光学部囊膜夹持。

高度重视围术期炎症管理

鲍教授指出,围术期的炎症管理直观重要,要做好如下几点:控制炎症——皮质类固醇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局部应用;活动瞳孔——快速散瞳剂使用频度、周期,阿托品滴眼液使用应谨慎;其他——密切术后随访。包括屈光检查及矫正、弱视训练等。

鲍教授最后总结,应注意培养婴儿期白内障手术微创理念:更小的手术切口、更少的切口数量、更少的组织创伤、更小的手术范围、更少的并发症风险,并保留足够的囊袋,为Ⅱ期囊袋内IOL植入创造条件。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xingguo.net/swmbxys/72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