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病例图片解读与分析

精彩内容

上一期我们分享了一个AION患者的病例,图文并茂的进行了解读。本期内容讲解病例中涉及到图像的意义以及不同图像之间相互关系。以便我们对后续推送的病例进行更好的解读,提供理解病例更加清晰的思路。

首先三张厚度地形图联合:

1.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地形图(MRT)及其病损概率图。

2.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地形图(mGCC)及其病损概率图。

3.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厚度地形图(pRNFL)及其病损概率图。

这三个图像表面看是孤立的,实际是互相联系、制约和互为印证。其次重视2D-OCT和三维立体图像。

在读图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重视玻璃体视网膜界面、重视mGCC、重视视细胞复合体。

图1

1、MRT:黄斑中心凹外围密集环形隆起的神经节细胞带,环形带呈较均匀的淡黄色,基本对称,鼻侧较颞侧稍厚些色深些。

2、2D-OCT节细胞带及其它视网膜脉络膜各层次分析。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地形图(MRT)尤其要注重图形形态及对称性改变。要注意MRT和2D-OCT图像的相互对照比较,一定程度上更应重视MRT,因为MRT较2D-OCT更加直观、一目了然。

MRT黄斑图形

图2:各种MRT黄斑图形改变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图(MRT):根据图形形态特征性改变可以大致了解疾病诊断的概况。一定要注意通过黄斑中心的水平线和中垂线。MRT较2D-OCT更加直观、一目了然。图形形态、色泽、完整性变化均具备临床意义。一定要注意双眼图形的对称性比较、还要注意环形边缘的锐利性中断改变。

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图

图3: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图(MRT)及其病损概率分析图

1、左图是视网膜厚度图,扫瞄大小范围,右下角彩色条带从0-um代表厚度数字,蓝黑色最薄,白色最厚。

2、右图是ETDRSGrid,是视网膜厚度结合正常人数据库分析出的病损概率分析图。

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层

图4:MIPL+MGCL即gcl+分析图示

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层。

上图是mIPL+mGCL即GCL+分析图示:整个大方格是个小格(区),密集的节细胞环形隆起主要在2、3小格区内(见上图),节细胞损伤可在四个象限(上颞侧、上鼻侧、下颞侧、下鼻侧、颞侧、鼻侧或水平上方或下方、或环形)的任何部位的小格区内。

mGCC各解剖层次厚度及病损概率图

图5:mGCC各解剖层次厚度及临床有意义病损概率图

GCL+代表:mIPL-mGCL两层的厚度。

GCL++代表:mIPL-mGCL-mRNFL三层的厚度。

mRNFL:主要在中晚期病例发生,临床变异较大,分析时要注意。

注意:mGCC损伤概率分析一定要具备mRNFL、GCL+、GCL++这三层的各自分析能力。分别分析mRNFL、GCL+、GCL++更有利于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程。根据病损水平和中垂线的划分,对视神经疾病、视交叉部病变和交叉部后视路病变具有一定的定位诊断意义。

阅读概率分析图一定要注意通过黄斑中心的水平线和中垂线,这对定位视路病损位置极其重要。

不同OCT生产厂家对mGCC的分析设计是不同的,有的只能分析GCL+,有的只能分析GCL++,这种设计上的不同,造成分析病情早、晚期不同。最好的设计就是mRNFL、GCL+、GCL++这三者具有各自独立的分析能力,这样可以分析整个病程的早、中、晚期不同阶段,不会发生漏诊或误诊。

GCL+厚度图形

图6:各种GCL+厚度图形变化

GCL+厚度地形图各种不同的表现:根据图形形态特征性改变可以大致了解疾病诊断的概况。注意通过黄斑中心的水平线和中垂线。不同形态变化的GCL+图形形态完整性、色泽、划界线,一定有相应的的病损概率图显示,还要注意双眼图像形态的对称性比较。

mGCC病损综合分析

图7:各种mGCC病损综合分析

不同GCL+的图形形态、色泽、划界线,有相应的病损概率图显示mRNFL、GCL+、GCL++病损的形态、色泽、划界线及相互间的关系(主要是mRNFL的肿胀与萎缩对GCL++的影响),还要注意双侧性图形改变。

正常人RNFL厚度图形

图8:正常人(不同扫描方式或范围的)RNFL厚度图形

图形形态可以因人而不同,但同一人双侧基本对称。同一眼上下也应基本对称。实际病例中有时变化较大,难以比较,只有双侧有明显不同时或同一眼上下有明显不同时意义较大。

图9:不同部位神经束缺损(*号):

一定要注意双眼的对称性,或同一眼上下的基本对称性。

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厚度地形图

图10: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厚度地形图及其分析图(pRNFL)

pRNFL的分析对疾病的进展、病程估价具有临床意义。

不同疾病的神经纤维厚度像

图11

不同视神经疾病:青光眼、AION、球后视神经炎、LHON、烟中毒和酒精中毒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厚度像(pRNFL):注意视盘颞侧纤维及黄斑鼻侧神经纤维萎缩的部位、形态、范围、程度。

pRNFL检测的重要性:一定要包括视盘颞侧外的黄斑鼻侧纤维的范围(不能用单纯环形检测)。注意青光眼和AION萎缩部位的相似性。

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图12

同一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MRT)、GCL+、mRNFL和pRNFL厚度分别基本对称性(双眼对称部位及同一眼的上下对称部位,除了色泽的改变外还有分格区标明的数值参考)。一旦出现不对称性,即是一眼或双眼存在问题的所在。

如MRT变薄,可以是视细胞复合体萎缩或mGCC萎缩导致,或者两者均存在。2D-OCT图像有的病例可以判断病变在视网膜外层(视细胞复合体萎缩)或视网膜内层(mGCC萎缩)。但有时不能肯定,要求进一步检测。检测mGCC就是进一步证实MRT的真实情况。根据mGCC的改变可以进一步证实判断病变在视路还是在视网膜。有时根据mRNFL的情况还可估计pRNFL的改变。

又如果mGCC正常或肿胀,那么pRNFL一般不会有异常。但如出现了颞侧中心部位异常,即中心乳斑束,尤其是黄斑鼻侧的纤维萎缩,这说明黄斑鼻侧纤维的萎缩。因为只有黄斑区的鼻侧纤维是位于视盘颞侧的最中央部位进入视神经。因为肿胀的mGCC可以把少量萎缩的鼻侧mGCC中和掩盖。这种现象只能在pRNFL的厚度地形图及其病损概率图中显示出来。由此可见pRNFL的厚度地形图在检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另十分轻度的损伤尤其是神经纤维层,可能由于损伤信号少,不足以反映出来。其实所有的检查都是存在这样的问题,不能完全反映十分早期的病变。早期病变病例厚度地形图显示较enface更为敏感些。

图13:亚正常眼的Enface与MRT、GCL+图像

亚正常眼mRNFLEnfaceOCT可以很清楚看到神经纤维的走形、排列,在

扫描图像更清晰。在扫描图像范围宽广,整体观更强;但是要注意黄斑区和视盘神经纤维有不同的厚度,故浅层enface可代表真正的黄斑区及视盘浅层的神经纤维,而向中、深层扫描时,只代表视盘周围的神经纤维层改变。

图14:正常眼Enface与MRT、GCL+图像

正常人右眼mRNFL-pRNFLenface浅层()和右眼mRNFLenface,这两个图像均是是神经纤维的浅层,可以看到神经纤维的走形结构及水平缝,扫描图像更清晰些。临床实际病例的应用中,神经纤维层的Enface应与mRNFL或/和pRNFL厚度地形图联合应用。似乎Enface对早期轻度损伤病例的敏感度不如RNFL厚度地形图图像显示清晰敏感。因为RNFL厚度地形图是代表整个层次的厚度,而enface只是代表某一层次的一个面。而且一旦要不同时间段前后enface比较只能相对确定在同一层次。

图15: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图形

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图形图示:越靠近视盘边缘越厚,远离视盘缘越远就越薄,形成横行的三角楔形(白色圈内)三角楔形基底厚度约50-um左右。正常扫描mRNFL-pRNFLenface图像解读时注意事项:上述四个mRNFL-pRNFLenface图像由浅层-浅中层-中层-深层:

浅层:只有浅层是真正代表整个图像(视盘周围和黄斑区)的浅层。

浅-中层:在黄斑区颞侧已不在神经纤维层了,而是在神经节细胞层了,图像反映的高反射enface信号是视盘远处即黄斑区外围的神经纤维层。

中层:已到达视盘的外围神经纤维层(接近三角楔形尖端边缘区)。注意此时黄斑区已在更深的网膜层次。

深层:形似蝴蝶形,是视盘边缘的神经纤维层,此处最厚。是来自于视网膜周边部的纤维,尤其要注意颞上下的两束纤维层。视盘颞侧缘中央部位水平缝上下应是黄斑区的纤维,诊断黄斑部病变尤为重要。

常用缩写:

mGCC: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

mRNFL: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pRNFL:视盘周围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mRNFL-pRNFL:黄斑区和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厚度

GCL+:视网膜内丛层+神经节细胞层厚度

GCL++:mRNFL加GCL+即是: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内丛层厚度,实际就是mGCC(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

MRT: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CRT:中心视网膜厚度

ION: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AION: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PION: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LOHN: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mtDNA:线粒体DNA

FFA: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ICGA:吲哚箐绿脉络膜血管造影

RPE:视网膜色素上皮

BM:玻璃膜

IS/OS(IS/OS-CC或椭圆体带):视细胞内外节交界面反射带,或富含高线粒体的椭圆体带反射带

CC:(connectingcilium)连接绒毛(视细胞内节与外节的连接绒毛)

RL:红光相

GL:绿光相(无赤光相)

BL:蓝光相(无赤光相)

AF:自发荧光相或自体荧光相

BL-AF:蓝光激发的自发荧光相

IR-AF:红外光激发的自发荧光相

IR:红外光相

CNV:脉络膜新生血管膜

NVD:视盘新生血管形成

NVI:虹膜新生血管形成

NVG: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PCV:息肉样脉络膜新生血管膜

AMD:老年黄斑变性

PRP:激光全视网膜光凝固术

ABGL:氩兰绿激光或称氩双色激光

CNV:息肉样

CNV:继发性

PED:色素上皮脱离

Fv-PED:纤维血管膜性PED

PDR: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思格玛集团医疗产业

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白癜风治疗医院
海口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xingguo.net/swmbxyy/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