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
眼底变性病变是一类以视网膜脉络膜组织不同类型的退行变性为特征的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这类病变的确切病因不明,多与遗传或与先天因素及全身代谢异常有关。常见者有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遗传性黄斑变性、变性近视的眼底退变、原发性脉络膜萎缩等。
01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以夜盲和视野逐渐缩窄、视力下降为特征的内障眼病。中医称为高风内障,又名高风雀目、高风障症、阴风障等。本病多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发病,均为双眼罹患。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禀赋不足,命门火衰,阳虚无以抗阴,阳气陷于阴中,不能自振,目失温煦所致;或素体真阴不足,阴虚不能济阳,阴精亏损,阳气不能为用而病;或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养目之源匮乏,目不能视物。
治疗大法:主要是补虚通脉,调整阴阳。本病为难治之证,需耐心用药,缓以图功。应抓住虚、瘀、郁的病机的特点,从调理肝脾肾着手,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可望改善视功能或延缓病程。证见肝肾阴虚者,治宜滋阴补肾,活血明目,方用明目地黄汤、杞菊地黄汤等加减;脾虚气弱者,宜补脾益气,活血明目,方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加减;肾阳虚衰者,治宜温补肾阳,活血明目,方用右归丸加减;气虚血瘀者,宜益气活血,养肝明目,方用十全大补汤加减。另外,我院专治疗本病和眼底病的眼明丸、滋阴明目丸、益气明目丸、舒肝明目丸,可以随证选用。
02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指眼外观无异常,中老年人出现的视物昏蒙,日渐加重,终致失明的眼病。中医称视瞻昏渺,该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双眼患病。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浊气上泛;或素体阴虚,或劳思竭虑,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灼伤目络,视物昏蒙;或情志内伤,肝失疏泄,肝气犯脾,脾失健运,气机阻滞,血行不畅为瘀,津液凝聚成痰,痰瘀互结,遮蔽神光则视物不清;或老年人年老体弱,肝肾两虚,精血不足,目失濡养,以致神光暗淡。
治疗大法:西医认为本病病因不明,目前无确切疗法,治疗重点均集中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或消退。中医以辨证论治为主,促进出血及渗出吸收,减少并发症等方面优势显著。证见肝肾亏损者,宜补益肝肾,益精明目,方用驻景丸加减;脾虚湿困者,宜健脾利湿,活血明目,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脾不统血者,宜健脾益气,养血活血,方用归脾汤加减。另外,我院专治疗本病眼底病的滋阴明目丸、益气明目丸、舒肝明目丸,可以随证选用。
03遗传性黄斑变性
遗传性黄斑变性比较常见的有卵黄状黄斑变性和眼底黄色斑点症,常双眼患病,严重影响视功能。属中医学的“小儿青盲”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先天胎禀不足,肝肾虚衰所致;或先天不足,后天脾胃失调;或脾胃气虚,痰湿瘀阻所致。
治疗大法:中医以辨证论治多从肝、肾、脾着手,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证见肝肾虚衰者,治宜温补阳气,填精补髓,方用补肾丸加减;脾气虚弱者,治宜补中益气,升举清阳,方用扶元散加减;脾湿痰瘀者,治宜健脾益气,化痰软坚,方用化坚二陈丸加减。
04变性近视的眼底(损害)退变
变性近视的眼底退变中医学可归属于“目不能远视候”、“能近怯远症”、“近觑”、“近视”等范畴。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后巩膜葡萄肿、玻璃体混浊、眼底出血、视网膜脉络膜变性、视网膜脱离等,患者出现眼前黑花飞舞,视远不清,或视力剧降等,则分别归属于中医学“云雾移睛”、“视瞻昏渺”、“暴盲”等的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先天禀赋不足,与生俱来。或心阳不足;脾胃失调;肝肾亏虚;肝血不足,目失所养,目中神光不能发越于远处所致。
治疗大法:西医认为眼底出现的各种变性改变,一旦形成,常不可逆转,到目前为止,尚无肯定的有效治疗。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可改善患者症状,阻止本病的发展。证见心阳不足者,宜补心益气,方用定志丸或天王补心丹;脾虚气弱者,宜益气健脾,方用四君子汤加减;肝肾亏损者,宜滋养肝肾,方用驻景丸加减;肝血不足者,宜补肝明目,方用芎归补血汤加减。
05黄斑出血
黄斑出血是指视网膜出血局限于黄斑部者,是依其部位和症状命名,很多眼底疾病可发生黄斑出血。由于黄斑部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特殊,一旦出血,对中心视力的损害很大。虽说黄斑出血是多种眼底病可能发生的症状之一,临床上当黄斑出血是唯—或主要症状时,习惯上把黄斑出血作为病名诊断。除外伤因素外,一般以中老年人多见。
中医学依其对视力损害的程度不同,可分别归属“视瞻昏渺”或“暴盲”的范畴。
治疗大法:黄斑出血,早期西医可采用对症治疗,口服止血药,有新生血管者,可用抗新生血管药物或激光光凝治疗。中医方面,辨证论治,治病必求于本。证见阴虚火旺者,滋阴降火,凉血散血,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肝郁化火者,清肝解郁,凉血散瘀,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心脾两虚者,宜健脾益气,活血止血,方用归脾汤加减:外伤损络者,凉血止血,祛风活血,方用生蒲黄汤加减。
06原发性脉络膜萎缩
原发性脉络膜萎缩是脉络膜血管异常,脉络膜毛细血管及色素上皮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脉络膜萎缩是一种退行变性,它可伴随视网膜的退行变性及勾画上皮的改变。根据临床表现,可见三种类型,即弥散型、视乳头周围型及黄斑型。这三种不同的部位是否为同一种疾病的不同眼底表现,不能肯定,因它们具有不同的遗传特征,故有可能为不同的独立疾病。根据视力下降的程度,分属于中医学“视瞻昏渺”和“青盲”的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肝肾两虚,精气不能上承于目;或因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或因气血不足,精气不能上荣于目。
治疗大法:原发性脉络膜萎缩,因为它们有进行性的性质,常有遗传的证据,并且无中毒性、外伤性或炎性因素,目前西医认为对于原发性脉络膜萎缩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中医常根据其全身症状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有一定的疗效。证见脾肾阳虚者,宜温补肾阳,方用右归丸加减;肾阴不足者,滋阴补肾,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气血亏虚者,大补元气,方用大补元煎。
结语:《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说:“五轮之中,四轮不鉴,唯瞳神乃照物者。”眼底变性病变属中医内障眼病之瞳神疾病范畴。古人认为瞳神属肾,内障多虚。眼底变性病变的发生多责之于心、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其病变以虚为主或虚实夹杂。《审视瑶函》曰:“有神劳,有血少,有元气弱,有元精亏而昏渺者……各有缘故,须当分别。”虚证多因脏腑虚损,气血不足,真元耗伤而致目失所养;虚实夹杂常因气虚血瘀,阴虚火旺,阳虚水停,内扰目窍所致。
诊治眼底变性病变应局部结合整体,四诊合参,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切不可囿于瞳神属肾,肾无实证之说,一味用补。其治疗虚证,一般从补肝肾,养阴血,益精气诸方面着手。实证常用清热泻火,利湿化痰,疏肝理气,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等治疗大法。虚实夹杂者,宜补虚泻实,滋阴降火,柔肝息风,健脾利湿,益气活血等治疗大法运用较多。此外,常有若干眼底变性病变,需根据病情,配合药物外治、手术、针灸等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以上为年7月25日星期六,参加“湖南省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眼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会议”报告内容。)
湖南中医院门诊挂号可采用电话预约、网上挂号、
《无价之宝·教学/跟师实习记录》代序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讲故事学中药》前言
视觉变蓝眼睛发红的土豪
跋涉在光明之路上
视觉变蓝眼睛发红的土豪
落沙婆
路是人走出来的记自学成才青年眼科医生张健
望城白马银坑洞故事
长沙市市树—香樟树
爱丽丝梦游仙境症医案一例
《张怀安医案精华》后记
不要轻易指责别人
医院门前的那十二棵大银杏树
长沙市市花-杜鹃花
清明时节忆父亲张怀安
《苦难铸辉煌》
第一次背上药箱出诊
荆防医师张怀安
阿米巴痢疾患者
二代人的铁杆粉丝—曾建国
湖湘张氏眼科流派学术观点研究
父亲张怀安的超级粉丝
16岁父亲张怀安成名记
父亲张怀安学医记
超级传播者—病友李波
《实用眼科学》序
纪念我的父亲我的导师张怀安先生诞生一百周年
张健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