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遗传
▽
视网膜色素变性会遗传吗?
依据香港统计,视网膜色素病变患者有40%的病例是家族成员中只有一人得病,因此无法断定在这个家族中RP是遵循何种遗传型式;另外约有20%的病例属于体染色体显性遗传,约30%病例属于体染色体隐性遗传,约10%病例属于性染色体遗传。
遗传学介绍
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它携带着形成整个人体的遗传基因。每个细胞都带有全部的染色体,但只会表现其中一部份的基因。例如;眼睛部位的细胞,只表现眼睛的遗传基因,形成眼睛的形状和功能…等等。
每个细胞都有二十三对(四十六个)染色体,其中二十二对叫做体染色体,第二十三对叫做性染色体,此染色体决定生物的性别。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男性则为XY。
细胞内的染色体皆为成对出现,共二十三对染色体;形成精子或卵子时,每对各取一个,共二十三个,精子和卵子结合后恢复为二十三对。性染色体在形成精子或卵子时,母系提供的染色体必定是X,父系则可能提供X(男生)或Y(女生),以此决定小孩的性别。
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在”每一对”染色体上相同位置,都有控制”同一性状”(特征)的基因,称为对偶基因。在对偶基因中,若两者表现的性状(特征)不同,其中一个支配力较强、能优先表现出其性状(特征)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支配力较弱、不能优先表现出其性状(特征)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
例:若血型的对偶基因为aa或ao,则血型为A型。若对偶基因为bb或bo,则血型为B型。若对偶基因为ab,则血型为AB型。若对偶基因为oo,则血型为O型。
由此可知,a、b为显性基因,o为隐性基因。a、b都是只要有就会表现出来的基因,o需要没有显性基因的存在才能表现出来。
体染色体遗传性疾病(显性遗传/隐性遗传)
遗传性疾病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若造成疾病的缺陷基因为显性基因,只要对偶基因的其中一个有缺陷,就会表现出此疾病(发病)。若造成疾病的基因为隐性基因,且对偶基因为一个正常一个有缺陷,则不会表现出疾病,但会携带着致病基因,并可能遗传给后代;要两个对偶基因都有缺陷时,才会表现出疾病(发病)。
显性基因的疾病中,假设D为缺陷基因,N为正常基因。则发病患者的对偶基因为DN(或DD)。正常人的对偶基因为NN。发病的人与正常人所生下的小孩有有一半会发病或可能全都会发病。
DN-可能提供后代D或N基因↘(从两人身上各取一个基因)
后代可能为DN(发病)或NN(正常)
NN-提供后代N基因↗各占50%机率。
DD-提供后代D基因↘
后代皆为DN(发病),%机率
NN-提供后代N基因↗
隐性基因的疾病中,假设D为缺陷基因,N为正常基因。则发病患者的对偶基因为DD。正常人的对偶基因为NN或ND。发病的人与正常人所生下的小孩有可能全都正常或有一半会发病。
DD-提供后代D基因↘
后代皆为ND(正常),%机率
NN-提供后代N基因↗
DD-提供后代D基因↘
后代可能为DN(正常)或DD(发病)
ND-可能提供后代N或D基因↗ 各占50%机率。
性染色体遗传(性联遗传)
性联遗传,指的是缺陷基因位于第二十三对的性染色体上,因此发病与否会与性别有关。由于女性的染色体为XX,男性为XY。假设缺陷基因位于X上,女性若只有一个X带有缺陷基因,则不会发病。而男性只有一个X,所以只要X染色体上有缺陷就一定会发病。
假设缺陷基因为隐性,位于X染色体上,x为缺陷基因,X为正常基因。则发病女性的对偶基因为xx,正常男性的对偶基因为XY。
xx- 提供后代x基因↘
后代可能为xX(正常女性)或xY(发病男性)
XY-提供后代X或Y基因↗
正常女性的对偶基因可能为Xx或XX,发病男性为xY
Xx-提供后代X或x基因↘
后代可能为Xx(正常女性)、XY(正常男性)、
xY-提供后代x或Y基因↗xx(发病女性)、xY(发病男性),各占25%。
XX-提供后代X基因↘
后代可能为Xx(正常女性)、XY(正常男性),
xY-提供后代x或Y基因↗各占50%。
假设缺陷基因为隐性,位于Y染色体上,y为缺陷基因。则正常女性的对偶基因为XX,发病男性的对偶基因为Xy。
XX-提供后代X基因↘
后代可能为XX(正常女性)或Xy(发病男性),
Xy-提供后代X或y基因↗各占50%。
文章参考来源:台湾视网膜色素变性协会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