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
医院眼科李超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糖尿病是全身代谢性疾病,容易导致很多全身并发症。而在眼部最常见、对视力影响最大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延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逐渐增加,并且由于病程不可逆,严重者导致失明,对眼睛的危害极大。研究资料显示:由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双目失明的人数要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5倍。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可无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视物显著模糊,直至完全失明。有的患者可突然失明,这主要因为发生了玻璃体出血或者视网膜脱离;有的患者在失明的同时还可能有眼痛、眼胀的症状,这可能已发生了更为严重的并发症---继发性青光眼。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基础是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常分为单纯型与增殖型两型,每型又分为三期。在单纯型的阶段中可发生微血管瘤、硬性渗出和棉絮状斑及出血等。当视网膜发生新生血管时,即为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由于新生血管的管壁非常脆弱,因此,极易破裂导致玻璃体积血,进一步发生增殖性视网膜脱离,所以患者可发生视力突然显著下降。新生血管还会导致继发性青光眼,使患者眼痛、眼胀,最后导致失明。此时即使血糖得到控制,全身状态有所好转,亦不能使眼部病理过程逆转,必须配合眼部激光或者手术治疗,才能使病变稳定。
图一:单纯性病变图二:增殖型病变
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严重性
糖尿病患者的眼部致盲率很高,在发达国家已成为成年人致盲的一个主要原因。
目前很多患者对糖尿病及其眼部并发症的认识不足,部分患者往往是出现了糖尿病性眼病来就诊时才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或者虽然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但是直到眼睛出现问题才来找眼科医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两个晚",一是发现自己患糖尿病的时间晚,二是得了糖尿病后,知道会因此又患上DR就更晚,往往是在眼睛快看不见东西了才来就医,这些都是因为认识不够造成的。
4、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患者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应定期到眼科检查眼底。当裸眼或矫正视力正常时,可半年检查一次眼底,当有视力障碍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和治疗。
1)首先要控制好血糖,不能使血糖忽高忽低,应在内分泌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降血糖药物。
2)当患者无视力障碍或视力轻度下降时,在眼科医生指导下,服用改善视网膜血循环的药物。
3)当眼底出现棉絮状斑或已发现新生血管时,则应进行眼底激光治疗。激光治疗的目的不是提高视力,主要为防止视网膜病变的进一步发展,以达到保持患者现有的有用的视力,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失明率。
4)当玻璃体出血时,可先使用药物进行止血,并促进出血吸收的治疗;积血持续不能吸收者,可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并且给于全视网膜激光治疗,视力有望获得提高。
5)另外,对于黄斑水肿以及新生血管优选抗-VEGF眼内药物注射后,再进行视网膜激光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
5、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预防
预防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主要的一环,从患糖尿病开始就要定期检查眼底,至少每年要检查一次眼底,以便及早发现病变和治疗。
a)定期到眼科检查。应在确诊医院眼科借助眼底镜、三面镜、荧光造影等仪器等做全面检查,以后每年复查1次;有视网膜病变者,应每3个月复查一次或随时预约复诊。对病程较长的糖尿病人,不论有无视力减退,都应检查眼底,这是早期发现本病的最好方法。
b)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积极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高血压可加重眼底血管病变,具有显著增加眼底出血的可能性。病人应该把血压控制在/90mmHg以下。
c)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放弃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
专家介绍李超,男,30岁,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医院外科党支部书记,眼科副主任。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毕业后于医院眼科工作至今。医院眼科进修学习1年。成功开展了眼底血管造影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齐鲁医药学院兼职讲师。德州市眼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德州市医学会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眼底病的诊治。
咨询电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