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是眼睛后部的一层薄膜,负责接收光线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送到大脑形成视觉。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与其下方的色素上皮层分离,导致视网膜失去血液供应和功能,从而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严重眼病。
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有多种,其中高度近视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那么,近视眼为什么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呢?
高度近视是指屈光度超过度的近视眼。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球长度比正常人要长,而视网膜和色素上皮层并不能随着眼球的拉长而增长,因此会被拉伸和变薄。
这样就会导致视网膜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受损,出现各种变性和缺损,如格子样变性、霜样变性、铺路石样变性等。这些变性和缺损的部位容易形成视网膜裂孔或撕裂,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就有可能发展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指由于视网膜中出现孔洞或裂口,使得眼内的液体(玻璃体)可以从中流过,并在视网膜下方积聚,进而将视网膜与色素上皮层分离的一种类型的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所有视网膜脱离的70%以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症状包括:眼前有飞蚊、闪光、黑影、模糊等。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永久性的视力丧失。
除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高度近视患者还有可能发生牵拉性和渗出性两种类型的视网膜脱离。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是指由于玻璃体或其他组织在视网膜表面形成纤维增生或瘢痕组织,产生牵拉力,使得视网膜与色素上皮层分离的一种类型。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常见于糖尿病、眼外伤、先天性疾病等引起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是指由于某些原因(如黄斑变性、肿瘤、炎症等)导致液体在没有裂孔或撕裂的情况下从色素上皮层渗出,并在其与视网膜之间积聚,造成分离的一种类型。
无论哪种类型的视网膜脱离,都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尽快就医,以免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
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目的是封闭视网膜裂孔或撕裂,消除牵拉力或渗出液体,并使视网膜与色素上皮层重新贴合。手术的方式有多种,如激光光凝、冷冻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硅油填充术等,具体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