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的眼,让我看世界哈尔滨新闻网

特殊仪式缅怀眼角膜捐献者。周焱,因角膜变性,年、年分别受捐两枚眼角膜,回到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郑方启(化名),因外伤导致角膜白斑,年受捐眼角膜,看清了世界,开启了全新的人生。代敏(化名),患角膜内皮失代偿,年接受眼角膜移植手术后,重新看见了孩子的笑脸。王军(化名),患病毒性角膜炎,近日受捐眼角膜,右眼实施移植术。李宏盛(化名),双眼患圆锥角膜,在年等到了一枚宝贵的眼角膜。2日15时,医院3楼黑龙江省眼库办公室门前,3棵挂满眼角膜捐献者名签的“光明树”下烛光闪烁。“白衣天使”鞠躬致敬,缅怀在这里捐赠眼角膜的志愿者。这一场特殊的仪式,在哈医大一院的抖音平台及“医院眼角膜手术群”进行了同步直播,数以万计的市民与眼角膜受捐者、等待手术的患者一起参加了这场“云祭扫”,表达对眼角膜捐献者崇高的敬意。捐献者10岁男童因病去世,父母决定捐献眼角膜“也许不经意的一次回眸,就是儿子给我们的礼物岳增仕的父母签署捐献遗体器官协议。抚摸着“光明树”上“最新”的一片“叶子”,眼角膜捐献志愿者岳增仕的妈妈几度哽咽到无法说话。年5月21日,是10岁的小增仕生命定格的日子,也是他的父母决定用爱温暖人间的日子。小增仕出生时就被诊断为小儿脑瘫。为了让孩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2岁时爸爸妈妈就带他进行康复训练。经过4年多的训练,6岁时小增仕恢复良好,除了跑步时有些慢以外,思维、表达都跟正常孩子一样,也顺利入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妈妈永远记得那时的儿子——“开朗、热情、爱交朋友,是一个热心肠。”然而,年春节过后,小增仕出现了恶心、呕吐、身体乏力的症状,5月初,小增仕突然呼吸开始困难。“孩子直接进入儿童重症监护室抢救,被诊断为呼吸衰竭、全身脏器衰竭。在他病危时,我们决定,捐献孩子的眼角膜。因为孩子太小了,还没有认真地看看这个世界,爸爸妈妈希望他再看到世间美好的景色,再看到爸爸妈妈的笑脸。”小增仕父母说。“虽然我们在一起才不到个日夜,但哈尔滨的大街小巷都有我们一家三口的美好回忆。”站在枝繁叶茂的“光明树”前,小增仕父母对爱子的思念让人动容。增仕的爸爸说,在得知孩子捐献的眼角膜让两位患者重新获得了光明时,他们感到无比欣慰。“虽然不知道他们是谁、在哪里,但是我知道,儿子用另一种方式活在世间。所以,我要善待每一个人,也许不经意的一次回眸,就是儿子给我的最好礼物。”其实,增仕捐出的不仅仅是眼角膜,感恩于儿子病重时得到的各方的关怀与帮助,小增仕的父母最终决定捐献遗体、眼角膜,包括器官,帮助更多的人。受捐者重见光明,他每年清明祭奠恩人“20多岁确诊,我曾以为,这辈子完了”受捐眼角膜后,周焱娶妻生子,生活步入正轨。“感谢捐献者的大爱,带给我光明和希望……”43岁的周焱是一位双眼角膜移植术后患者,在20多岁时,突然视力下降的他被诊断为病毒性角膜炎,治愈的方法就是眼角膜移植,否则视力将逐渐下降直到失明。“家庭经济困难,等待捐献遥遥无期,移植后还要克服排斥反应……知道病情后我一下就垮了。对未来失去了追求,对生活也失去信心,还没有完全失明,但心里已经一片黑暗。”周焱说,那是他人生最灰暗的时段。幸运的是,年他等到了第一枚眼角膜,成功移植后,病情较重的眼睛视力得以恢复。这枚眼角膜给他的世界带来一线光明,也为他的人生点亮了方向,事业逐渐稳定,生活步入正轨,娶妻生子,“我过上了之前不敢想象的正常生活。”年,周焱再次接受馈赠,为另一只病眼实施手术。如今他的双眼视力基本正常,可以裸眼驾车,能够正常生活让他充满感恩。每年清明,只要他在哈市,就会跟随医护人员去向阳山革命公墓的遗体、眼角膜捐献者纪念碑扫墓。“那些刻在碑上的陌生名字,不知道是谁的父母、谁的孩子,我用我的眼睛逐一地看,心中默念他们的名字,希望能够读到那位带给我光明的捐献者。我想告诉他,谢谢给我你的眼,让我代你好好看世界。”每一枚眼角膜的背后都是一份无私的爱和一份无尽的感恩。“感谢眼角膜捐献者,因为有你们,我可以走出模糊的世界,欣赏美好的景色,回归正常生活。请你们放心,我会好好爱护您的眼角膜,带着这份幸运和您一起看世界。谢谢!”受捐者王军说。“谢谢眼角膜捐献者和家属,谢谢你们的无私和大爱,使我重见光明。让我清晰地看见身边的家人、朋友,清晰地看见每一张笑脸、每一个人的眼神。我一定会珍惜它在我眼中的每一天!谢谢!”受捐者李宏盛说。爱流传感恩看见,感恩遇见,爱的接力从未停止“我也要捐赠眼角膜,把这份礼物传下去”医院院长张弘的记忆中,有位成功人士让她记忆深刻。年初,视力急剧下降的郑方启被诊断为“右眼圆锥角膜”,这是一种眼睛的退行性疾病,只能通过眼角膜移植治愈。作为企业高管,如果失去一只眼睛,对郑方启的事业将是巨大打击。不过很幸运,经过排队等候,他在当年就受捐获得一枚眼角膜,移植手术非常成功。恢复期,郑方启在病房里结识了刚刚接受眼角膜移植的刘先生。得知病友因为眼睛的问题,没有稳定工作,只能靠做零工维持生活,郑方启十分同情。出院后,郑方启放弃了高薪,自主创业。他感恩于这片角膜给自己带来的机遇,同时也希望多做一些好事,回报这份来自陌生人的礼物,找到了曾经的病友刘先生,为他提供了职位。如今,郑方启的公司越做越大,刘先生也能独当一面,有了稳定的收入,也换了大房子。心存感激的刘先生后来找到张弘院长,请她协助签署眼角膜捐赠协议,他说:“感恩看见,感恩遇见,请让我把这份礼物传递下去。”在医院,医护人员们见证了太多摆脱黑暗世界重获光明的感动。32岁的年轻母亲意外失明,连家务都做不了,受捐角膜后,她每天目送老公上班,每天看到孩子的笑脸,做自己喜欢的工作;45岁的卡车司机因突发左眼病毒性角膜炎,不能开车,家中经济状况急速下降,接受眼角膜后,重新撑起了整个家庭;19岁的大学生成绩优异,因视力不好一度学业受阻,接受眼角膜后,不但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如今已经成家立业,有了下一代……缅怀活动十分短暂,但每一秒都在触动心灵。刚接受眼角膜移植手术的受捐者蒙着纱布来到现场,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这份感激;痛失爱子的岳先生夫妇握住一名刚刚接受眼角膜移植术的15岁男孩的手,想起了自己的儿子;线上数百名患者和家属用代表着感恩的鲜花和蜡烛刷动着屏幕;眼角膜捐献者的父母再度成为捐献志愿者,现场签署了捐献遗体、眼角膜协议……张弘院长告诉记者,自年我省第一例眼角膜捐献到现在,全省共有3万余名志愿者签署眼角膜捐献协议,有余人实现捐献,为余人带去光明。哈医大一院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几乎都成为眼角膜捐赠志愿者。然而,我省每年大约有5万人需要眼角膜移植,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约人的速度递增。张弘院长说,眼角膜捐赠是一份大爱,“希望更多人理解并加入到遗体、眼角膜、器官捐献这项崇高的事业中来,我们坚信,每一个名字,都是对无私大爱的传承,是对眼角膜捐献事业的真挚奉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xingguo.net/swmbxzz/1059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