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你戴的眼镜真的防蓝光吗?实地探访潘家园名镜苑眼镜城:市场存夸大宣传等乱象
专题
华夏时报记者于娜见习记者郭怡琳北京报道
2月28日,央视《每周质量调查报告》栏目曝光了网售防蓝光眼镜抽检不合格率达26.4%。可见光透射比不合格、明示透射比不合格、蓝光阻隔率不合格起不到防护作用、涉及虚标涉嫌“三无”产品、网销产品贴牌加工……系列问题伴随这次曝光进入大众视野。
而在实体店里,防蓝光眼镜销售情况是怎样的呢?不合格产品是否流入线下渠道?为此,《华夏时报》记者于3月3日实地走访潘家园名镜苑眼镜城。在一家眼镜店内,面对记者“如何识别眼镜可以防蓝光?”的问询,销售人员拿出一支蓝色激光笔对着样品镜片扫着,同时回道:“你透过镜片看,蓝光不能穿过去,这就说明镜片可以防蓝光。”
这种鉴定防蓝光质量的方法靠谱吗?记者带此疑问致电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种简易的检测实验肯定是不靠谱的。只有专业的检测机构和技术人员才能准确判断产品质检问题。”
据了解,年7月1日,国家标准《蓝光防护膜的光健康与光安全应用技术要求》(GB/T-)实施。而根据记者此次调查,几乎所有卖家都无法针对不知名品牌拿出完全符合上述标准的质检证明。面对记者追问,这些卖家有的沉默应对,有的则称这些资料由厂家提供,厂家给什么他们就给消费者看什么。
那么,如果消费者佩戴不合格防蓝光眼镜会如何?对此,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徐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健康人佩戴不合格的防蓝光眼镜有害无益,过度防蓝光可能扰乱睡眠周期,引起失眠。”
“检测实验”靠谱吗?
在位于华威北里43号楼的名镜苑眼镜城,记者看到进门两侧放有产品易拉宝,其中防蓝光和抗疲劳是宣传重点。记者发现,眼镜城内每家店铺都有类似产品销售,并于显眼位置放置宣传海报。
记者首先走进临近电梯的店铺“XX焦点”,稍加询问,销售人员便热情地拉着记者选择镜架,并拿出计算器,边计算边说明价格及折扣。同时还告诉记者:“现在人看手机、电脑太多,要选购防蓝光膜层镜片。这种镜片只比普通镜片贵元。”
记者表示自己是互联网工作者,平均每天看电脑时间大于8小时。该销售员说:“防蓝光镜片能起到防蓝光、防辐射、防紫外线、抗疲劳的作用。您这种情况适合大视野镜架,就是镜片越大越好。这样遮挡面积更大,防护效果更好。”
谈话间,销售人员熟练地操作电脑准备开始登记结算。记者问:“怎么确定这个眼镜能否防蓝光呢?”该销售人员便现场做起了实验。销售员拿出一支蓝光激光笔垂直照射样品镜片,蓝色光线穿透普通眼镜的镜片,直射在柜台的白纸上;而防蓝光眼镜则几乎没有被光线穿透。“你透过镜片看,蓝光不能穿过去,这就说明镜片可以防蓝光。在网上买防蓝光眼镜,没法做这种实验,品质无法保证。”销售人员说道。
对此,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告诉本报记者:“这种简易的检测实验肯定是不靠谱的。产品质检流程通常包括结合国家相应标准,使用仪器设备逐项测量规定指标,然后将检测样品的数据与标准比照,得出一个负责的结果,并最终出具报告,以此判定产品质量是否合格。因此,只有专业的检测机构和技术人员才能准确判断。”
在一家名为“某某富力”的眼镜店铺内,销售人员告诉记者:“防蓝光眼镜就是普通树脂镜片镀上防蓝光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虽然防蓝光镜片价格从一百多元到五六百元不等,但防蓝光效果其实差不多,只不过不同品牌广告费成本不同。不合格产品都进不来市场,放心买个好看的就行。”
记者询问其如何检验防蓝光眼镜真伪时,该销售人员再次做起上述店家的实验。同时好心建议道:“戴防蓝光眼镜,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平时电脑、手机屏幕都会发出蓝光辐射,这种有害光会造成眼疲劳、干眼症,加重近视和散光,最后让人得上白内障。”
接近午时,记者在餐馆遇到一名配镜店铺的销售人员。吃饭间,配镜销售坦言:“配眼镜的客人主要分两类:一种是‘老顾主’,一种是‘不太懂的新客’。后者以青年女性消费者居多,她们只在意款式和价格。”
“眼镜销售的水比较深,这给了销售人员许多空间。因此,每个人在推销产品时都会使用话术。以XX路(某眼镜品牌)为例,各管线产品复杂,同时市面上流通的仿制品也较多,除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