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又称缺血性脑卒中,这种疾病就是由于脑组织的缺血,导致出现了软化或者是坏死情况,严重时会引发猝死。
脑梗即使经过科学治疗,还有一定可能出现后遗症,比如偏瘫、口眼歪斜、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况。当然,这也需要看梗死的面积,如果梗死面积小,又不是管控身体部位的重要地方,及时治疗,及时溶栓,可能不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近年来,脑梗发病率及死亡率日益增加,且发病患者逐渐趋于年轻化,这与日常的不良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这4个异常要高度警惕01视物模糊
脑梗发作前,患者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眼前黑懵,一般持续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随后恢复正常。
这主要是大脑供血、供氧不足,造成的视网膜障碍。一般来说,这种症状会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消失。
02舌根发硬
大脑就好比人体的“司令部”,负责“发号施令”。
一旦大脑供血出现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就会抑制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语言障碍。
常表现为舌头发硬、不能完整地说出一段话,或是不能理解别人所说的话,总是咬到舌头、吐字不清等。
03睡觉流口水
这一症状是脑梗来临前的典型症状。
因为脑血管堵塞后,大脑缺血、缺氧,会导致肌肉神经不协调,尤其是咽腔,容易出现流口水、呛咳等现象。而且,流口水的一侧不会随着睡姿的变化而变化。
04频频打哈欠
临床数据显示,80%的脑梗患者在发病前的5-10天内,会出现频频打哈欠的现象。
因为当脑部血管出现堵塞后,脑血管内的血流量会随之减少,机体就会刺激呼吸中枢,以打哈欠的方式为身体补充氧气。
特别是有三高等基础病的人群,一旦出现这一症状,应予以重视。
这3类人是脑梗的高发群体1、血压高的人
血压长期过高,很容易引起脑梗的发生。血压的高低与食盐量的多少成正相关,大量盐分的摄入会对我们的血管壁造成损伤,加速脂质沉淀,诱发动脉硬化的出现,增加脑梗发作的几率。2、饮食不当者
现代人的饮食口味普遍较重,不是过甜就是太咸、太油。这类“浓油赤酱”的食物,长期摄入容易导致体内脂肪含量增加,甘油三酯含量升高,加速血管老化,诱发脑梗的出现。
3、生活习惯不好的人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加,像熬夜加班等更是家常便饭。这样的生活方式容易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机体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血压升高,引起血管异常收缩,诱发脑梗。
预防脑梗,做好3件事1多喝水多喝水对养血管有好处,再加一些养血管的“小秘方”更是事半功倍。
金银花:可软化血管、增强血管弹性,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
菊花:可降低全血比粘度,改善血脂粘稠现状,减少血脂沉淀,避免堵塞;
决明子: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减少血栓堆积;
再配上桂花、牛蒡根,不仅可以利尿排毒,还能扩张血管,平稳血压,加速血液循环。
2少久坐、多运动长期久坐容易导致身体代谢缓慢、血液粘稠,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的几率。
我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也是因为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排出体内的毒素、垃圾,减少对血管的损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出现。
建议:每周可进行3-5次的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即可,以不感到劳累为宜。
3排便慢一点每日排便顺畅,有利于身体健康。特别是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肠胃蠕动能力下降,便秘也更容易出现。
注意:在排便时,切莫过于用力,避免血压骤然升高,增加脑血管压迫力,诱发脑血管疾病。
对于手脚较灵活的中老年人,大便时,最好选择蹲着排便,不过,注意起身时不要过猛;也可用手揉腹,促进肠胃蠕动,有利于排便。
往期回顾
医院竟有儿童乐园!特殊儿童齐聚打卡领取节日礼物 借助沟通辅具,5岁语障儿童第一次“说”出了“我爱妈妈” 西安72岁老人野泳后昏迷,急救发现原来是得了这个病(本文内容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丨赵影思
审核丨李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