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甜蜜的ldquo视力杀手rd

我国现有大约1.14亿糖尿病患者,且糖尿病发病率(6.7%)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6.4%)。随糖尿病病史延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也随之逐渐升高。2型糖尿病10~19年以上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高达53%以上。1型糖尿病10~15年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可达90%。目前,患者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知程度,并没有因为受教育水平提升、科普知识获取途径增加、自身养生意识的提高而显著提高。相反,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失明的患者人群日趋年轻化,有的甚至30岁就步入近失明状态。目前欠缺的不是求医问药的途径,而是患者缺少对自身健康的主动管理意识,缺乏长期的自我血糖监测和控制。

案例一

47岁的张先生患糖尿病已12年,平素并没有感到任何不适,长期忽视血糖监测。直到左眼突然视力下降,才切身体会到糖尿病的危害。今年4月,张先生感觉左眼突然有一股浓烟遮挡,视物模糊严重,工作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右眼眼底照相,看似病变很轻微,只显示少量视网膜出血点。视力0.8

△左眼眼底照相,显示玻璃体积血呈黑色云雾状,视网膜前纤维增殖呈白色条索状。视力0.2

张先生的左眼已经错过了激光治疗的最佳时机,需要手术治疗。而自感“一切正常”的右眼,同样也是增殖期病变,需要尽快激光治疗。张先生恢复视力心切,想马上手术。但血糖却亮起了红灯,原来平素不管不问的血糖和血压,都远远高于正常值,需要首先内科控制才能进行手术。张先生满头疑惑,怎么这病一夜就来了?其实不然,随着高血糖长期控制不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已在眼内悄悄埋下了“定时炸弹”,直到突然“引爆”,患者才意识到它的存在和危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非增殖性和增殖性。早期为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多发生在黄斑以外,故患者大多没有任何感觉。微血管病变逐渐发展,形成血管闭塞,视网膜局部缺血缺氧,就会刺激新生血管生长和纤维增生,此时眼底表现为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脱离,患者就会感觉视物遮挡和视力下降。但往往在一定时间内玻璃体积血能轻度自行吸收,这就更增加了该病的迷惑人之处:“视力能自行恢复,不需要及时就医”;“视力还够用,等看不见了再说”——这些都是糖尿病患者的就诊误区。但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慢性进行性疾病,随血管病变的逐渐加重,视网膜功能也会发生不可逆的丢失,特别是黄斑受累的患者。如果在增殖早期不及时进行激光干预,发展到增殖晚期即便手术治疗,也不能挽回已经损失的视功能。由于适时进行了造影检查,张先生的右眼疾病得到了及时发现和激光治疗,避免了像左眼一样重蹈覆辙。

案例二

56岁的荆女士患糖尿病高血压5年,由于平素感觉正常,忽视了血糖和血压的监测。因右眼视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要手术治疗。

△右眼眼底照相,显示大量视网膜前条索状纤维增殖。视力手动/30cm

住院后发现荆女士的血压和血糖均超标,血压更是多次高于“危急值”。经内科医生控制后,荆女士右眼顺利接受了玻切手术,左眼接受了激光治疗。左眼病情得到了控制,然而,虽然右眼的解剖结构得到了恢复,但视力只提高到指数/20cm。好景不长,5个月后荆女士的右眼视力再次下降,接近失明。检查结果让原本自信的眼底医生都心凉了半截,原来此次病变为视网膜动脉阻塞。

△右眼眼底照片,显示视网膜中心部缺血,色灰白。视力手动/眼前

视网膜动脉阻塞是眼科急症之首,对视功能的破坏迅速且严重,视网膜神经细胞在数分钟之内就能发生死亡。由于大多患者不能在发生阻塞的1小时内及时就诊,故治疗效果差,视力恢复可能性极小。荆女士在右眼视力下降后2天才就诊。就诊时发现对视功能最重要的后极部视网膜苍白,血管闭锁。虽经积极药物治疗,血管再通明显,但视力未能显著提升。原本以为经过抗栓治疗,病情应该得到控制,但1个月以后,荆女士的右眼又出现了新的并发症——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照片显示右眼虹膜大量粗大的新生血管。眼压46mmHg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晚期并发症,是眼部持续不可逆性缺血的结局,表现为难以控制的眼压升高和视神经受损。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使原本脆弱的视网膜又增加了一重伤害。

为积极控制眼压,减少高眼压带来的视功能损失,医生及时为荆女士进行了青光眼引流手术,使眼压得到了良好控制。至此,荆女士“不幸运”的右眼先后经历了糖尿病眼底病变最严重的几种类型,原本良好的第一次手术效果,最终也没有得到保持,令医生叹息不已。

为什么平时没感觉,一旦病起来了,却“治不好”,甚至“越治越糟”?这也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不解之处。

殊不知,糖尿病眼底并发症早期并不会影响视力,需要患者主动查体,才能发现病变的蛛丝马迹。而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很难逆转或者被“治好”,只能局部控制进展。丢失的视功能,医生并不能再找回来。上述两位患者,就诊时都已是增殖期,错过了最佳控制时机,这正是眼科医生的惋惜之处,也是忒需科普之处。

糖尿病是慢性代谢性疾病,可以导致全身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从而出现多种重要脏器的功能受损,如眼睛,肾脏,周围神经,心脏,大脑等。另外糖尿病患者多合并高血压,这就更加重了单一指标的控制难度,且为血栓发生高危。本文中第二个案例,患者即因控制不良的高血压,后期并发了血栓,导致失明和青光眼。

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并不仅仅局限在上述的视网膜中,眼部各种组织均可以表现糖尿病的危害,如白内障,眼肌麻痹,视神经病变,角膜病变等等。这些病变,都是“冰冻三尺”,虽然发病突然,但病理损伤却是慢性积累的结果。患者需要从患病初期就加强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知识的学习,熟悉其发病风险和诱发因素,坚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并每年做1~2次常规眼部查体。如果有病变发生,更要相信客观检查结果,服从医生的治疗建议,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以免延误病情。更不要随意听信其他患者的治疗故事,因为每一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都是不同的,他人的治疗经过和结果并不能等同于自身疾病的治疗。

然而,有些患者因为没有能够及时得到治疗或者由于病理情况复杂并伴随着一系列并发症而导致无法治疗或治疗结果不尽人意时,还有一种可尝试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医学研究和为数不少的案例表明,一些晚期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在西医眼科得不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后,通过接受中医眼科的治疗,眼部的病理变化竟奇迹般的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减轻。当然,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不同治疗效果也会产生差异,但中医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不失为重症患者常规治疗无能为力后的一条“备选道路”。

糖尿病是甜蜜的视力“杀手”。但只要患者充分认识、积极控制、按时查体,就可以做到及时发现、有效控制和长期视功能保存。医生积极宣讲科普知识、患者重视检测和积极治疗,医患携手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对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良好控制,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焦视眼科提醒您:

眼健康问题不容小觑,定期做好眼部检查,做到眼疾早发现并及时诊断和治疗。一般情况下,老人和小孩应每年进行眼部检查,其他人群每隔一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

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xingguo.net/swmbxbl/528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