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宏教授为您解析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再认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比普通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更早,形成更快,发病率达50%-70%,而儿童患病治疗更复杂。在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面存在误区:重视白内障手术技巧,而轻视综合视功能评估和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治疗不仅是小瞳孔技术,硬核超生乳化技术的结合。临床实践中常会感觉到此类患者术后反应有很大不同,究其原因,需要重视几个问题。

01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预后与葡萄膜炎类型有关,即不同类型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手术效果不同。近期印度眼科杂志报道了各种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资料,Behcet’s病白内障发生率约为17-36%,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约37.5%;VKH综合征白内障的发生率约为40%,PCO约58-76%;Fuchs综合征白内障发生率约50%(15-75%),青光眼(3-35%);交感性眼炎白内障术后50%炎症复发;眼弓形体病白内障术后复发36%(对照仅2%)。白内障术前需要探究清楚是哪一类葡萄膜炎所致,便于应对和综合考量。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不同。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机制(影响因素)包括:眼内炎症严重程度,葡萄膜炎发病病程,炎症反复发作的频次,葡萄膜炎类型,以及局部/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等。其形成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炎症产物的刺激,晶状体纤维细胞膜脂A溶酶体酶的堆积,氧自由基损伤等。近期研究表明Fuchs综合征晶状体上皮细胞层不规则变厚,空泡,色素堆积;Behects综合征晶状体上皮细胞层变薄,上皮下组织增厚水肿;特发性葡萄膜炎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层轻度变薄,正常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立方形态变为鳞状上皮细胞形态;单疱病毒性角膜葡萄膜炎晶状体上皮细胞变性,细胞核固缩,染色体浓缩,细胞膜水肿,膜结构破坏等。

葡萄膜炎是否合并全身疾病与视力损伤/致盲相关,不同类型葡萄膜炎合并全身疾病,其最终的视力转归和预后差异较大,在选择进行白内障手术前要综合评估,否则术后远期视功能恢复与术前的期望值相差甚远。

儿童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问题更为复杂,包括IOL的选择,术后晶状体囊膜收缩和渗出膜形成,晶状体后囊膜混浊,黄斑水肿,眼压失控和IOL偏位,弱视和双眼视训练等。

葡萄膜炎患者病情复杂,致盲率高,常为独眼患者需要白内障手术,需要更加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xingguo.net/swmbxbl/78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