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俞德超离开康弘药业10年再造了一个

刘军连工作室 http://m.39.net/news/a_9380898.html

来源:市值风云

作者

木盒

流程编辑

小白

信达生物(.HK)是我国生物制药抗体领域第一梯队的企业,研发的PD-1单抗药物“达伯舒”年12月在国内获批上市,年3月9日开始对外销售。

根据最新中报的财务数据,信达生物凭这款药上市未满四个月,就取得3.32亿销售收入。

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年收入可达10亿,要知道,PD-1单抗药物年全球市场高达亿美元,目前信达生物的销售收入只是占据微不足道的市场份额。

信达生物年成立,年底港股上市,在此期间投入研发的资金不少,单是年-年就合计烧了22亿。

应该说年开始有了回报。

一、使命:开发并销售老百姓可负担的高质量药物

一家公司的发展,人是最关键的,特别与创始人的理念密切相关,决定了公司的使命和企业文化。

因此,风云君认为十分有必要介绍下信达生物的创始人俞德超:放牛娃出身,从中科院的博士到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博士后,最后成为我国唯一一位发明3个国家1类新药并成功上市的科学家兼企业家。

年,俞德超把自己发明的一种溶瘤病毒技术转让给了上海医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经进一步开发,研发出一种治疗鼻咽癌的注射液,并于年获准上市。

溶瘤病毒技术思路是以毒攻毒,原理是用致病力很低的普通感冒病毒消灭肿瘤细胞,这也是全球第一个治疗肿瘤的溶瘤病毒新药,比全球第二个药诞生早了10年。

在美国工作期间,俞德超深刻感受到不同国家生物药的巨大差距:生物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触手可及,癌症可治疗甚至治愈,而中国绝大多数患者却面临买不到或用不起生物药的境遇。

“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到人类科技发展的健康成果”。

这既是俞德超个人思考出科学探索的最终答案,也成为以后创立信达生物的使命。

年,42岁的俞德超决定放弃美国事业,告别妻女,孤身一人回到国内。当时选择的是加盟成都康弘药业并组建生物团队,最终克服重重艰难,研发出国家1类新药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用于治疗眼病老年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这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单抗新药,年还荣获了中国知识产权领域的最高奖项:中国专利金奖。在此之前全是单抗仿制药,包括三生国健号称中国首个全人源化单抗的益赛普产品。

康弘药业(.SZ)年6月也在A股上市,风云君曾经写过《康弘药业:能成为第二个恒瑞医药吗?

风云独立研报》,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通过下载市值风云APP查看。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年开始生产销售,年销售额为8.82亿,毛利率高达近90%,毛利润贡献占比从年的4%提升到年的31%,足以证明这款药对康弘药业的重要性。

年8月俞德超就从康弘药业辞去副总裁职位,康弘药业在《招股说明书》中做了解释:与公司在未来发展战略、新项目的选择和引进及部分技术上存在不同看法。

俞德超和康弘药业分道扬镳的第二年就创立了信达生物,年底PD-1单抗(达伯舒)研发成功获批上市,用于治疗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难治性经典霍奇金淋巴瘤,这也是国家生物1类新药。

而康弘药业的生物药在研产品线,貌似从俞德超离开后,研发进度就一直十分缓慢,均比年6月招股说明书中预计的时间要迟很多,甚至KH产品还处在毫无进展阶段,生物药研发创新能力变得令人怀疑。

(康弘药业重要生物药研发进度)

俞德超研发的国产药不但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在竞争对手看来就是搅局。

比如俞德超领导开发的康柏西普后来居上,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超过外资巨头,最后逼迫诺华年雷珠单抗还有10年专利期的情况下主动宣布降价,每支降价元,打破了国外专利药物在专利期内不降价的历史记录。

而根据年9月26日君实生物科创板《招股说明书(审报告)》披露,信达生物达伯舒年3月开始销售时定价为元。

(注:百济神州的PD-1单抗艾瑞卡也在年12月27日获批上市)

不考虑各家公司的赠药优惠,对比百时美施贵宝欧狄沃一年治疗费用是24.1万左右,默沙东可瑞达一年治疗费用是31.1万左右,君实生物拓益一年治疗费用是18.8万左右,恒瑞医药艾瑞卡一年治疗费用是51.6万——而信达生物达伯舒一年治疗费用仅13.6万元,在所有同类产品中定价是最低的。

更狠的是,信达生物主动降价63.7%进入医保,根据年11月28日国家医保局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将年谈判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的通知,信迪利单抗的价格降为元/10ml,是唯一PD-1单抗入围医保的产品。

这可是治疗癌症的药物啊,费用仅5万/年,加上医保可以报销绝大部分比例,普通老百姓真的可以用上高质量的抗癌生物药了。

为何达伯舒此次通过大幅降价入选国家医保目录?

信达生物回应是:

达伯舒进入医保有两方面考量,第一点是达伯舒作为公司21个产品管线中的第一个上市产品,对于公司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十分珍视第一款上市药品的普惠性,根据公司发展战略,我们认为达伯舒应该进入医保。另一方面,信达从成立之初的使命就是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生物药,能够进入医保相信会让更多老百姓获益,此次进入医保也圆了我们公司成立之初的梦想。

我们可以看出,信达生物使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二、信达生物能赚钱吗?

达伯舒开始销售了,信达生物能赚钱吗?

从年半年的毛利润来看,营业收入为3.45亿,其中达伯舒销售额3.32亿,总销售成本即营业成本为0.41亿,产品毛利率有88%。

假设入选医保后产品价格下降63.7%,毛利率仍有67%多。

不过,即使是高达88%的毛利率,也无法覆盖费用。

作为一家以研发为核心的制药企业,研发费用一直是信达生物最大的开支:年-年半研发费用分别是3.85亿、6.12亿、12.22亿和6.71亿,这三年半单是研发就花了将近30亿,极度烧钱。

即使不考虑研发费用,毛利也无法覆盖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年这三项费用加起来就有3.95亿。

年6月还没有多少销售人员,相对应年和年也没多少营销费用。为了应对年底达伯舒获批后即将上市的营销,年底信达生物迅速建立起了一支专业的销售队伍,人数剧增到员,年半年报更是增加到员。

这也导致销售费用是信达生物目前金额排名第二的费用。

其次是管理费用,我们可以看出管理人员(一般及行政)人数也在增加。

年投入生产的三套0升生物反应器达到了%的产能利用率,信达生物为了应对后续达伯舒的强劲销售,新增了六套升的第二批生产设备,目前已完成GMP调试和验证,总产能提升至20升,跻身中国最高产能之列。

随之增加的是固定资产净值和相对应的折旧摊销,固定资产也是信达生物第二大的资产。

因此,管理人员的增加和固定资产折旧也增加了信达生物的管理费用。

从整个现金流来看,信达生物由于投入管理、研发、固定资产的金额巨大,加上年之前还没有营收,因此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现金流都不太好,需要从不断融资才能维持企业经营。

年和年分别定增募资4.27亿和41.85亿,年底在港股的上市,使得信达生物现金增加45.25亿,成为最大的资产科目,但也一次性确认0.57亿的IPO费用,以及优先股转为普通股导致公允价值变动亏损42.72亿。

股权融资的现金依然不够企业运营,年和年信达生物还向银行借款了5.1亿和7.92亿,利息大概是4.9%。

年中长期借贷科目显示还有7.91亿,这给信达生物带来很大的资金成本压力,融资成本不仅包括银行利息,还包括客户超过一年以上的预付账款(对应为信达生物的预收账款,自认为属于融资性质)的11%。

三、外界的合作

1、和礼来的战略合作

信达生物预收账款(即合约负债)金额很大,年和年分别为3.49亿和4.47亿,这其中涉及到和国际制药巨头礼来的合作。

(信达生物的合约负债)

年信达生物就开始寻求和礼来合作,不过礼来对生产工艺和生产设施的要求很高,必须达到全球质量标准。

本来信达生物早在年就拿到利妥昔单抗(IBI-)的临床批文,马上可以做临床试验了,但为达到礼来的要求,生产工艺整改原计划至少要花36-48个月,意味着要多支出几亿元。信达生物最后还是咬紧牙关整改完了,而且为了节约成本只用了18个月。

年3月礼来正式和信达生物签订合作,包括在中国就信迪利单抗PD-1(IBI-,达伯舒)和利妥昔单抗(IBI-)作出的许可、共同研发及联名品牌安排,相当于礼来买了信达生物这两款产品在中国的知识产权和商业化的权利。

年6月26日礼来向信达生物支付了万美元的预付款(含万美元礼来需付给Adimiab的款),假如之后信迪利单抗(达伯舒)达到约定的销售目标,信达生物还能获得高达7万美元的阶段付款。

年6月和10月双方又分别签了一些修订或增补资料,同意一起开发三种额外候选药物,这三个抗体均使用来自于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PD-1单抗,包括两个双特异PD-1单抗。其中,信达生物主要负责中国市场的生产与销售,而礼来则主要负责海外市场,这次6月29日礼来又付了万美元的前期付款。

根据相关协议,除了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外,待药物在海外进行商业化后,信达生物还将收到销售提成和其他付款。

这也是目前中国企业在新药开发方面与跨国公司合作标的额最大的一次,侧面反映了信达生物的研发能力。

2、与Adimab合作

Adimab总部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是发现和优化人类单抗隆及双特异性抗体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本来信达生物和Adimib各自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年签订协议后,相互授予知识产权和专利,比如年Adimab授予信达生物一项Adimab的PD-1相关专利的非独家、全球性、须付授权费、可转授授权,以开发、生产及商业化PD-1产品。

根据年Adimab协议,信达生物控制在中国、香港及台湾进行的与Adimab产品相关的授权专利的申请及执行,而Adimab控制在中国、香港及台湾以外的所有司法管辖权区进行的与Adimab产品相关的授权专利的申请及执行。

年双方又签订了额外的合作协议,扩大合作:Adimab将在三年期间利用其以酵母为基础的专有发现平台来生成免疫球蛋白,用于开发信达生物所选择的多个靶向的治疗产品。

3、与北京韩美合作

年3月,信达生物与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年韩国在华投资的第一家现代化制药企业)订立一项合作协议,共同参与开发和商业化一种抗HER2/PD-1双特异性抗体IBI-。

IBI-药物目前已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准,靶点是PD-1/HER2,用于治疗肿瘤,比如Her2+癌症、mBrCA、胃癌、NSCLC。

4、与Incyte合作

年12月16日美国生物制药公司Incyte(纳斯达克代码:INCY)向信达生物授权三种临床候选药品,信达生物将获得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开发及商业化该公司在上述领域三种产品pemigatinib、itacitinib和parsaclisib的权利。

根据信达生物年年报披露,这三种产品美国进度已经到了II期-III期临床阶段,但目前在国内还处在临床申请中。

5、其他合作

为进一步优化信迪利单抗在联合疗法中的价值,信达生物还与多方采取合作:

与微芯生物签订合作协议,一起尝试信迪利单抗和IBI-(贝伐珠单抗类似物)与微芯生物的西达本胺针对中国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联合疗法;

与盛诺基订立合作协议,以评估信迪利单抗与盛诺基的SNG5针对中国晚期癌症患者的联合疗法。

四、研发产品线

年6月28日提交的港股上市申请资料中,信达生物披露了重要在研产品的研发进度,其中信迪利单抗处于新药申请中。我们知道结果是年底获批上市。

(信达生物年6月披露的在研产品进度)

不过即使信迪利单抗(达伯舒)年获得不错的销售业绩,甚至年年底进入国家乙类医保,但依然改变不了亏损的局面,信达生物需要陆续推出后续产品才行,因此必须要看看其他在研产品的进度。

年6月均处于III期临床阶段的,有三个生物类似药:利妥昔单抗、阿达木单抗和贝伐珠单抗,年9月半年报披露最新进度均处于新药申请中,而且都纳入了药监局的优先审评,也就是说离上市不远。

这三个生物类似药分别仿制的是罗氏的美罗华、艾伯维的修美乐和罗氏的阿瓦斯汀,都属于年全球最畅销前十的药物,销售额分别为69亿美元、亿美元和70亿美元。

(全球销售额TOP10的药物)

但信达生物的研发实力远远不止是生物类似药,信达生物有自己研发的新药,目前最快的进度是III期临床,1年多以来各个产品进度都有突破。

更牛逼的是信达生物拥有多个双特异性抗体在研药物,而且极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个研发出双特异性抗体的公司。

(信达生物在研的双特异性抗体)

双特异性抗体是抗体研发的趋势,拥有两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可以同时与靶细胞和功能细胞(一般为T细胞)相互作用,进而增强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单克隆抗体和双特异性抗体的对比)

目前全球只有3个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上市,根据“抗体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xingguo.net/swmbxbl/918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