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19日,在云南省曲靖市的一间出租屋内,一对中年夫妻正在教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认字。
穿黑色长袖衣服的丈夫拿着一本颜色鲜艳的幼儿识字手册,一个字一个字教导对面的孩子。
可是,这个小男孩只是一直呆呆地看看周围的东西,有时候还会对着父亲傻乎乎地笑一笑。
坐在另一边的妻子看着这一幕,左手动了动,努力地想要抬起来抚摸儿子。
可她尝试了十几分钟都没能把手抬起来,只能转过身默默垂泪。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小男孩和这个中年妇女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异样呢?
受伤退伍,出门打工
孙德忠是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大水井乡人,出生于年2月10日。
孙德忠的父母虽然都是农民,收入水平并不高,但还是把孩子送到学校去读了几年的书。
年,20岁的孙德忠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勇于奉献的军人。
因为他常年在家跟着父母做农活,孙德忠的身体素质非常好。
即使部队的训练强度很大,孙德忠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并多次得到上级的表扬。
他肯吃苦,又有天赋,所以很受领导的器重,曾经多次出去执行重要任务。
在一次出勤中,孙德忠意外受伤,脑袋重重地磕到了地上,鲜血直流。
医院的时候,他已经脸色苍白、意识模糊了。
好在医生医术高明,经过几个小时的急救手术之后成功地挽救了孙德忠的性命。
但是他的伤势实在是太严重了,他也由此得了脑震荡的后遗症。
伤好之后,孙德忠因伤退伍,拿着部队给他的补贴回了农村老家。
此时,孙德忠的父母身体也不是很好,所以他把所有的补贴都用于给父母治病,自己一分钱也没有留。
可是,孙家父母的病是由积劳成疾引起的,花再多的钱也没有办法快速地治好。
孙德忠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他退伍回来的时候,家里的姐姐妹妹早就已经嫁人了。
无奈之下,孙德忠只能一边照顾父母的身体,一边干农活赚钱养家。
因为家里太过贫穷,一家三口的身体也不是很好,所以孙德忠一直没有成家。
后来,孙德忠先后送走了自己的父母,给他们举办了简单的葬礼之后,他就离家打工去了。
孙德忠是吃苦耐劳的性子,为人又比较和善,所以在打工期间陆续有人给他介绍对象。
但是,孙德忠考虑到自己的年龄已经快到半百了,所以他婉拒了其他人的好意,做好了孤独终老的决心。
年,孙德忠在广东的一家制衣厂里打工,认识了小他16岁的女子朱宏。
朱宏也是云南省曲靖市的人,身世比孙德忠还要凄苦很多。
她10岁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跟着家里的3个兄弟寄居在亲戚家。
但是,亲戚也不是大富大贵的人家,根本养不起四个孩子,只能把身为女孩的朱宏推给其他人养。
其他亲戚都不愿意长久养着她,所以朱宏只能辗转于各个亲戚家,过了很多年寄人篱下的日子。
因为没有一个稳定的住所,就连温饱有时候都成问题,所以朱宏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孙德忠知道朱宏的身世之后,对她颇为同情,也时常在生活上对她给予帮助。
渐渐地,两人日久生情,都对对方有了好感。
孙德忠把自家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朱宏,问朱宏能不能接受家境如此贫困的自己。
朱宏的家世比孙德忠更差,所以她一点也不嫌弃孙德忠,也不在乎他年龄大,两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之后,孙德忠和朱宏成为了男女朋友,并在交往了一段时间之后,顺利地组建了家庭。
高龄怀孕,艰难产子
两人结婚没多久,就离开了广东。孙德忠在老家曲靖找了一份搬运工的工作,夫妻俩在市里定居了下来。
虽然孙德忠和朱宏的年龄差距有点大,但是两人的感情却非常好,生活异常和谐。
孙德忠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的男人,一直对妻子照顾有加,很多事都愿意听从她的意见。
漂泊多年后,始终寄人篱下的朱宏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有了一份依靠,这让她分外满足。
两个人都很感恩彼此的到来,也不竭余力地维持着现有的生活状态。
他们每天都会一起出门去打工,晚上下班后又一起回来,生活得十分幸福。
年年初,朱宏意外怀孕,但当时的她已经41岁,而孙德忠也已57岁了。
原本结婚的时候,他们就没有考虑过孩子,因为他们的家境不太好,而且年龄也比较大了。
但是,当这个小生命意外到来的时候,孙德忠和朱宏都想把他留下来。
他们想陪着这个孩子慢慢长大,看着他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
朱宏和孙德忠早就错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此时怀孕生子对他们来说有着很大的风险。
为了保证腹中胎儿的健康,朱宏每一次产检都没有落下过,医生给她的也都是好消息。
为了让妻子专心养胎,孙德忠劝朱宏辞去了原本的工作,在家休养。
不仅如此,孙德忠甚至不让朱宏干家务活,炒菜做饭这些事情都是他下班回来做的。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即使夫妻俩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个胎儿,然而厄运还是没有放过他们一家三口。
因为幼时饥一顿饱一顿,所以朱宏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怀孕之后身体就变得更差了。
她不敢乱吃药,只能凭借顽强的意志咬牙熬过这些痛苦。
年7月份,怀孕7个月的朱宏身体越来越虚弱,后来竟然出现了视网膜脱落的症状,必须马上进行手术治疗。
但是,如果本就胎像不稳的朱宏此时做视网膜手术的话,腹中的胎儿很可能就保不住了。
视网膜手术没有办法延后两个多月再做,无奈之下,医生只能建议他们先剖腹产生下孩子,再进行手术。
7月27日一早,朱宏被推进了产房,孙德忠也一直站在产房外守候。
他的亲戚不多,妻子朱宏和他腹中的孩子可以说是他最亲近的人了,妻儿的安危牢牢地抓着孙德忠的心。
他一遍遍地向上天祈祷,祈求母子俩人都平安无事。
经过几个小时的艰难等待,产房门被护士从里面打开了,还带来了他儿子孙果出生的好消息。
孙德忠非常高兴,激动得直搓手,但紧接着医生却告诉了他一个不好的消息。
“孩子在腹中发育得就不是很好,加上早产的时候缺氧,以后语言、行动等方面都可能受到影响。”
这个消息宛如晴天霹雳一般,把初为人父的孙德忠当场劈晕了过去。
他痛苦万分,但又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没关系,我们会好好教,他以后会像正常人那样活着的。”
妻子偏瘫,儿子脑瘫
医院中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被孙德忠接回了家。
等妻子身体彻底康复之后,他才把医生的话告诉妻子,让她也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夫妻俩一直观察着这个来之不易的儿子,但是却没有在他身上发现任何异样之处。
孙果跟其他小朋友一样该吃吃该睡睡,不舒服了就嚎啕大哭。
有时候,夫妻俩会把他抱在怀里,拿着玩具逗他,孙果也会十分配合,哈哈大笑。
虽然夫妻俩一直抱着侥幸的心理,但是在儿子满一岁的时候,他们还是发现了不寻常的地方。
别的同龄孩子已经在咿咿呀呀地学说话了,有些都可以走上两步了。
但是,孙果还是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他每天只能在父母的搀扶下站几分钟。
夫妻俩虽然心里着急,但对待儿子孙果却越发有耐心,一遍遍地教导他。
在孙德忠和朱宏的努力下,孙果两岁的时候,终于可以模模糊糊地喊出“爸爸”“妈妈”等字眼了。
孙德忠十分激动,“我的儿子会说话了,我就说他这么机灵,这么可能会有问题呢。”
但是,夫妻俩并没有高兴多久,因为随着孙果渐渐长大,他开口的次数却越来越少。
在孙果五岁的时候,无论父母怎么哄,原本总是会喊“爸爸妈妈”的他再也没有开口说话。
不仅如此,孙德忠还发现儿子的神情越来越呆滞,智力上好像也存在问题。
这一发现让孙德忠非常慌张,他连忙医院检查。
不过,受限于医生的医术水平,他们并没有查清孙果的具体病因,只能建医院检查。
年5月份,孙德忠和朱宏带着孙医院,医生确诊孙果患上了脑瘫。
“我好好的儿子,怎么可能变成一个傻子呢。”孙德忠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他们带着一丝侥幸的心理,拿着家中所有的积蓄,带着孩子来医院再次进行检查。
但是,确诊书打破了夫妻俩的侥幸心理,孙果再次被确诊为脑瘫。
医生告诉他们,孩子的病情还不算太过严重,目前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
他们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后期再配上康复治疗,这种方法的效果比较好,但单单是手术费就需要花费20万元。
他们还可以直接进行康复治疗,但需要长期进行才能有效果。
孙德忠内心愁闷不已,这几年家里接二连三的出事,他们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的手术费。
“我一辈子没做过坏事,当兵的时候敢冲锋,打工的时候敢拼命,为什么却落得这样一个下场。”孙德忠声泪俱下地说道。
早在年8月份的时候,朱宏就患上了偏瘫,她的左半边身子完全不能动弹,也没有办法继续工作。
“她患上了脑出血,但是家里没有钱做手术,只能用药物治疗,最后就变成了偏瘫。”孙德忠字字泣血。
从那之后,孙德忠不仅要打工赚钱,而且还要照顾生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
如今,儿子又患上了脑瘫,这让孙德忠一家陷入了绝境。
来上海一趟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他们现在就连两千块钱都拿不出来了。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带着儿子回家,一边像往常一样照顾他,一边筹钱给他治病。
在工作的间隙,孙德忠跑遍医院,想要找到比较省钱且适合孩子的治疗方式。
医院,但最后都只能失望而归,医院都给他们报出了高昂的治疗费。
年,孙果成为了一家残疾人学校的学生。
学校设计了语言、智力开发等一系列课程,对孩子有很大的帮助。
每天早上,孙德忠早早起床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再去上班。
休息的时候,孙德忠再一路小跑回来给妻子做饭、擦手,然后又去上班。
晚上,他把儿子孙果从学校接回来,还要给他按摩,陪他进行训练认知的游戏。
可以说,孙德忠没有一刻停下来过,一点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但其实,他本人的身体也不是特别好,早年患上的脑震荡使他时不时就会陷入昏迷。
年3月19日,孙德忠带着已经8岁的医院接受最专业的治疗。
孙果所有的治疗费都由当地的一家慈善机构承担。
这家慈善机构还派了两个志愿者代表在当天陪他医院。
孙德忠非常感激这些善良的人,见到两个志愿者之后就时不时地对他们鞠躬。
“我本来都以为没机会给孩子进行康复训练了,没想到却遇见了你们这群好心人。”孙德忠抹着眼泪对志愿者们说。
除此之外,志愿者还医院检查了身体,确定了他们的身体情况。
一些好心人听说了一家三口的悲惨遭遇之后,特地给他们一家送去了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
在残疾学校的培训下,孙果现在已经能够听懂大人的一些话了,相信他在医生的帮助下越来越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