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中医学历来强调“药补不如食补”,并认为“是药三分毒”,因此历代医家和养生家都非常重视饮食保健,认为这是防病治病、健体延年的基础。
药补不如食补由于食物有良好的营养、食疗效果及性、味、归经之分,所以,古代医家经常把食物的功用与药物等同。
例如,牛肉作为食品能补脾胃、益气血,古代医家就把牛肉的功效与中药黄芪划上等号。《韩氏医通》称:“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羊肉甘温,益气补虚,名医李东垣认为:“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将羊肉之功与人参并列《五杂俎》云:“海参性温补;足敌人参;故曰海参。”民间俗称鹌鹑为“动物人参”,并将乌骨鸡的功效比作党参。
采用日常食物养生身体强健,延年益寿保健,既避免了药物的偏性,又使食补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补养虚衰之体,二是补充人体缺乏的某些营养成分达到祛病延年、益寿养生的目的。作为食补、食疗的饭菜、果品、肉食等,不但含有大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等成分,食用后可以满足人体对营养的要求,还含有能够直接治疗疾病的有效成分,提高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所以是“固本之道”。食补作用和缓,既可保护胃气,一般又没有副作用,不需要懂得太多的医学知识,容易掌握。
另外,服食方法多样,炖、煮蒸、煲,任凭自己的口味。在进行滋补调养的同时,还可以享受美味佳肴。因而食补深受人们的喜爱,“药补不如食补”的名言也被历代传诵。
刘先生在还没有确诊糖尿病前发现体重减轻了很多,饮食上也有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暴饮暴食的倾向,还变得喜欢喝水,上厕所的次数也增多了。
医院体检,发现自己患上了糖尿病,但是因为工作的原因需要熬夜,在饮食方面也没有做到严格的控制血糖,导致血糖控制得不是很稳定。
刘先生有时候空腹血糖是12.5mmol/L,有时候血糖又是6.5mmol/L,最近还出现了脚麻的感觉,所以刘先生又去看了医生。
经过检查发现刘先生的周围神经有损害,医生告知刘先生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嘱咐他要控制好血糖,血糖高是手脚出现麻木冰凉的基础,所以血糖控制应在首位。
所以血糖升高对糖尿病的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隐患”,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视控制血糖的问题,不能忽视。
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过高或过低的血糖水平都可能导致严重的问题,因此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是保持健康的关键。首先,高血糖是糖尿病的典型特征,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数亿人。
长期的高血糖水平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
这些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另一方面,低血糖也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一种情况。虽然它不像高血糖那样受到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