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精彩病例解读八

mGCC青光眼病例解读

病例5.图1:

-4-9,索L32岁女性,正常眼压青光眼?视力双1.0,FFA视盘晚期染色。

病例5.图2:

亚正常眼:MRT示双mGCC环轻度肿胀,但不完整。左视盘下似有神经束萎缩带(*号)。注意双眼黄斑环形下边缘锐利,右眼更明显些,提示有神经束萎缩的存在。2D-OCT:左眼颞侧神经节细胞层变薄些。

病例5.图3:

双GCL+肿胀,但双GCL+环下缘有萎缩的锐边缘,双颞侧环形似乎薄些,这种改变反映与病损概率图一致符合。

mRNFL-pRNFL:双视盘上下相当于颞上下血管弓部位有神经束萎缩带,左眼更明显(*号),30度以外中周视网膜神经纤维损伤。

病例5.图4:

右眼是早期青光眼:上图小格分区和下图大格分区,图形形态大致相似。

左眼是早期青光眼:上图小格分区和下图大格分区均存在视盘上下的神经束缺损(*号),但上图范围大显示清晰,下图范围小,图形放大,摄像范围不够,有遗漏(?号处)。

双眼图形形态不对称,一定要细心分辨病变处。

病例5.图5:

pRNFL:双盘周纤维肿胀及左神经束萎缩带(尚未与视盘缘相连接)。

病例5.图6:

发病早期亚正常眼:双侧早期视野改变与mGCC改变一致双眼视盘-黄斑神经纤维层enface,与GCL+蓝色的节细胞层萎缩一致,左眼更明显。

病例5.图7:

双眼黄斑和视盘区神经纤维enface图像比较:右眼:mRNFL、pRNFL(浅层和中层正常),深层视盘颞下纤维有丢失,信号有缺失。但在mRNFL-pRNFL宽屏扫描可见黄斑上下有神经束样丢失,信号缺失(*号)。左眼所有浅层到深层均有明显神经纤维缺失,信号低下(*号)。

视盘陷凹的扩大是神经节细胞轴突萎缩的结果:

一定与萎缩神经束在视盘的排列位置相对应。因此视盘陷凹的扩大不是青光眼独具的特点,是所有视路疾病都存在这种变化,但因有发生部位的差异即损伤的神经束不同、视盘不同部位萎缩,导致陷凹形态改变不同—乳斑束萎缩主要是陷凹的加深,扩大不明显,但是30度以外的纤维,在视盘的排列由视盘中心向外移,越接近周边视网膜的纤维就排列在视盘的边缘和深在。青光眼是中周部纤维先发生损伤,故较早期发生视盘上或下边缘的神经纤维萎缩,出现相应处陷凹的扩大。

常用缩写:

mGCC: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

mRNFL: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pRNFL:视盘周围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mRNFL-pRNFL:黄斑区和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厚度

GCL+:视网膜内丛层+神经节细胞层厚度

GCL++:mRNFL加GCL+,即是: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内丛层厚度,实际就是mGCC(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

MRT: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CRT:中心视网膜厚度

ION: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AION: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PION: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LOHN: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mtDNA:线粒体DNA

FFA: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ICGA:吲哚箐绿脉络膜血管造影

RPE:视网膜色素上皮

BM:玻璃膜

IS/OS(IS/OS-CC或椭圆体带):视细胞内外节交界面反射带,或富含高线粒体的椭圆体带反

射带

CC(connectingcilium)连接绒毛(视细胞内节与外节的连接绒毛)

RL:红光相

GL:绿光相(无赤光相)

BL:蓝光相(无赤光相)

AF:自发荧光相或自体荧光相

BL-AF:蓝光激发的自发荧光相

IR-AF:红外光激发的自发荧光相

IR:红外光相

CNV:脉络膜新生血管膜

NVD:视盘新生血管形成

NVI:虹膜新生血管形成

NVG: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PCV:息肉样脉络膜新生血管膜

AMD:老年黄斑变性

PRP:激光全视网膜光凝固术

ABGL:氩兰绿激光或称氩双色激光

息肉样CNV

继发性CNV

PED:色素上皮脱离

Fv-PED:纤维血管膜性PED

PDR: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PPDR:增殖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BRVO: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

CRVO:中央视网膜静脉阻塞

RVO:视网膜静脉阻塞

BRAO:分支视网膜动脉阻塞

CRAO:中央视网膜动脉阻塞

RAO:视网膜动脉阻塞

FEVR: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RP: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CSC: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TA:曲胺內德

抗VEGF制剂:Lucentis、Conbercept

END

长按







































江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效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xingguo.net/swmbxhl/4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