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几近泛滥,而背后的成因和防护也众说纷纭。本文为最重要的国际性科技期刊之一的《Nature》杂志针对近视成因与防护所作的最新专题报道,希望能给您启发和帮助。
严峻的形势:困扰这个时代的近视问题
1、中国青少年近视已达90%
中国南部城市广州一直拥医院。然而大约五年前,这家中山眼科中心面临明显的扩建需要。
“每医院,你几乎无法在大厅内走动,因为到处是孩子们,”眼科专家NathanCongdon说。
东亚地区的近视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60年前,10%-20%的中国人患有近视;而今天,近90%的青少年近视。在首尔,竟然96.5%的19岁男青年为近视。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也显示出急剧增长,美国和欧洲接近半数人群也患上近视,是上世纪的两倍。据估计,在这个十年末,近视的人数将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即25亿。“我们正步入近视时代,”PadmajaSankaridurg说。他是澳大利亚霍顿视觉研究所近视项目的负责人。
2、近视的危害:不止生活不便
近视,不仅仅只是给生活带来不便。带框眼镜、隐形眼镜以及手术可以改变这种状态,但他们都无法解决本质缺陷:眼球前后轴伸长,这意味着远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屈光后,焦点落在视网膜前,而不是正好在视网膜之上。严重的话,变性区眼轴会伸长,视网膜拉薄,大大增大了视网膜脱落、白内障、青光眼甚至失明的风险。
由于童年时代眼部持续发育,近视逐渐在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当中形成。大约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年龄段的东亚人患有此种极端的近视形式,他们中的一半左右都将形成不可逆转的视力衰退。
预防近视:接触阳光,置身户外
1、接触阳光:阳光对视力的保护作用
一些研究者认为论证视力与阳光相关的数据稍显薄弱。众多流行病学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孩子的户外时间进行统计。但是,医院的眼科专家IanFlitcroft质疑,阳光是否是置身户外的主要保护因子。他认为在室外经常向远处眺望也可影响近视的发展,“阳光并不是唯一相关因素,将其作为全部解释,实在是对一个复杂过程过于简单的概括陈述。”
视网膜多巴胺通常由昼夜循环产生——白天大量分泌——它指挥眼睛从夜间视觉转换为白昼视觉。研究者如今怀疑在较暗的环境下(室内光线),这种循环被打破,于是眼球持续发育。“如果我们身体系统无法获得足够的昼夜节律,机能将会失控”,堪培拉大学Ashby说到。“身体系统开始躁动,说明它正向异常的方向发展。”
基于流行病学研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近视研究专家IanMorgan认为孩子应该每天在勒克斯的光照中待上三个小时以防止近视。这样的光照值大约等于一个人在晴朗的夏天配戴太阳镜,站下树荫下所接受的光照值。阴天的光照值小于勒克斯,而一间亮灯的办公室或者教室的光照值通常小于勒克斯。Morgan所在的澳洲已将孩子每天接受3小时甚至更多户外阳光定为一种准则,这里仅有30%的17岁孩子近视。但是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欧洲、亚洲,孩子的户外时间仅有1至2小时。
2、置身户外:不止能预防近视
年,Morgan开始测试户外时间增多是否可以保护中国孩子的视力。他和他中山眼科中心的团队进行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实验。他们在广州六所任意挑选的学校中,为6至7岁的孩子增设了一堂户外课,其余学校作为参照对象,课程不作任何改变。在参与了户外课的多名孩子中,30%的孩子在9岁或10岁时形成近视,而参照学校中40%的孩子形成近视。该项研究正准备公开发表。
在台湾南部的一所学校,效果更为显著。在所有的课间休息时间中,学生被要求走出教室。一年以后,医生诊断出8%的学生患上近视,而在不强制学生走出教室的邻近学校中,18%近视。
面对这些初步的研究结果,Morgan倍受鼓舞,但他认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我们已经看到户外时间的增多的确有些作用。问题是我们如何使这项工作在实际中产生更显著的效果?”他意识到很多学校无法灵活增加户外时间。于是去年,与Congdon合作,他开始试验建设玻璃教室的想法,这样使得更多的自然光可以照射进来。Congdon认为玻璃教室的想法在中国具有可行性。
一些地区孩子不能享受到充足的室外阳光,因为日照时间太少,有太阳的时候日光过于强烈,亦或是冷的时候极度寒冷。
然而,滴眼剂和光照盒比起让孩子到户外玩耍,显得并不那么具有吸引力。除了对眼睛有好处,户外活动还有其他更多的益处。Rose表示,“户外活动同时会增加体育锻炼,可减少肥胖,增进心情愉悦。我认为它只有益处,而且还是免费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