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正视“近视”关月(霞山)防控近视,不是个新鲜话题。笔者是“80后”,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听老师说,“要做好眼保健操”“看书时头不要太低,要预防近视”……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眼保健操依然是课间的“常规操作”,但不得不说防控近视的效果真不怎么样。现在走在大街上,能看到越来越多戴眼镜的学生,而且有些很小就开始戴眼镜了。防控近视之所以收效甚微,笔者觉得是因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人都没有真正正视过“近视”这个问题。在很多人眼里,只是把“近视”当作生活中的一个小麻烦,对待戴眼镜就像夏天到了要戴帽子、下雨天要打伞一样,虽然麻烦但没有大问题,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近视的本质就是一种眼疾,高度近视不仅可能导致发生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甚至会部分致盲。不久前听一位邻居阿姨说,她打算带儿子去做纠正视力的激光手术。她儿子今年大学毕业,报考公务员,但那个岗位对裸眼视力有要求,她担心儿子在体检的环节被刷,于是就打算提前准备,带儿子去做纠正视力的激光手术。听她说,她同事的孩子也做过类似手术,效果还不错。我当时就在想:会不会很多人都觉得近视是可以治愈的。等孩子长大了,需要的时候花点钱做个小手术,就能矫正视力了?大家千万别信“裸眼视力提高两行”“十八岁以下视力恢复”这些宣传单张上的话,目前的医疗技术决定了近视是不可能治愈的。各位反过来想一想,假如近视是轻轻松松花点钱做个激光就能治愈的,教育部门至于大费周章出台这么多文件和措施来预防近视吗?所以大家一定要接受一个事实:近视是一种眼疾,而且目前是不可治愈的,唯有“预防”才是最佳“治疗方案”。很多人没有正视“近视”问题,也跟一些商家和影视作品有关。有的商家为了卖镜片、眼镜,就特意宣传戴眼镜多酷多时尚,让一些学生甚至家长都觉得戴个眼镜没啥的,跟手表、项链那些装饰品差不多。也有一些影视片,总是把戴眼镜作为“学霸”和“高富帅”的标配,特别是像医生、律师等职业精英,似乎不戴个眼镜就没有“学霸”“高富帅”的气质,这也是导致一些家长觉得孩子近视了戴眼镜其实是孩子努力学习的一种表现和成果。抱着“不就是花点钱给孩子配眼镜嘛”心理的家长不在少数。万一“踩中”了上述种种误区,“近视”问题就不会得到正视,更不用谈重视了。所以要做好近视防控,首先得进行科普,让眼科医生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告诉大家“近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国家要花这么大的力气来防控近视。尤其是近年来农村学生近视的比例快速增多,这是个不好的信号,希望科普团队能快点走进乡村学校,把宣传的工作做得再扎实一些。漫画阿欣作重视大课间活动张春生(坡头)现在一些地方整天把学生关在教室,要求“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学生不但近视,身体发育不好,精神也萎靡不振。据朋友介绍,他所在的重点高中一天有17节课,早上2节,上午5节,下午5节,晚上4节,中间还有1节什么课,师生两周休息一次。这样学生早上5点多到晚上10点多都在教室,怎么会不近视呢?一个地区教学质量待提高,往往不是教学课时安排得少,而是没有按照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开展工作。一些地方虽然通过了教育创强和教育创现验收,硬件大幅提升,但体育设施还是跟不上。一些学校只有一个光秃秃的操场,天气酷热时,学生没办法在太阳下运动,下雨时也只能在教室自习。上体育课要看天,由老天决定上不上,怎么上,上多久。各学校应该有多个室内体育场,满足日常教学需要。还有,要重视日常锻炼。学校应该是书声朗朗的,欢声笑语的;学生应该是活泼可爱的,健康阳光的。笔者所在的学校,颇为重视大课间活动,学生以班为单位,在指定区域踢踢毽子,跳跳绳。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好的教育应该是生机勃勃的,眼镜绝不是中国学生的标配。爱护眼睛从我做起庞凌敏(霞山)儿童青少年近视确实不仅仅是学校问题,而是个社会问题。确实应引起高度重视。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控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笔者认为学校要加强落实这几方面工作。首先,要提高学生预防近视的意识。预防近视,人人有责。要加大宣传力度,传授预防近视知识。其次,要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学校一直都坚持学生做眼保健操。要把眼保健操列入考评制度,落实做操到位,让学生认认真真做好眼保健操,勿流于形式,马虎了事。再次,学生的坐姿要端正。其实学生的书写坐姿,久而久之会影响到视力,保持正确的坐姿很重要。学生每天在校时间长,学业重,用眼时间长,近视发病率较高。保持正确的距离与书写,定然对视力有所保障。还有室内的灯光,课间的望远,学校的美化绿化等对减轻学生用眼疲劳,对学生视力的保护与改善都起到作用。此外,学生平时的生活中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如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等。总之,对学生视力的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关键在落实到行动中,爱护眼睛,从我做起。保护视力,关爱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本文来源:湛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