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气温降低,
人体受到寒冷的刺激以后,
全身的毛细血管收缩,
引起血压升高,促进血栓形成,
易导致中风和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然而大部分人只听过脑中风,
却不知道眼睛也会“中风”。
“眼中风”发病先兆
“眼中风”是一种类似脑中风的形象叫法,
医学上称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眼中风一般由于血管阻塞,
或者本身血管硬化、
存在外部压力导致眼部供血异常引起的,
发生在眼底的微小血管的阻塞。
一般来说,
眼中风多是一眼发作,
也有双眼同时发作,
眼中风在发病前会有些许先兆。
如突然出现黑雾或波纹、视物模糊等,
如果在无痛状态下,视力急速下降,
医院检查。
如果抢救不及时,
眼中风的致盲率极高。
一、“眼中风”的诱因
眼中风多发于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脂症等中老年患者。
炎热、寒冷等刺激也是诱因之一;
此外,睡前服用降压药或降压药用量过大,
造成夜间血压过低,
也是“眼中风”的诱发因素。
对年轻患者来说,
多与外伤、偏头痛、心脏病,
凝血功能异常和眼部异常等相关。
特别是高血压患者,
在冷热交替的冬季尤其要注意!
因为寒冷引起血管收缩,
使原本已经超过正常水平的血压进一步增高,
容易造成血管破裂而造成脑出血。
需要时刻留意眼部的变化,
及时发现,及时控制。
二、“眼中风”黄金急救期
一旦发生“眼中风”
90分钟内为黄金急救期。
超过90分钟可能造成视网膜永久性损伤,
视力恢复十分渺茫,
过了这个时间,大部分病人预后视力恢复不良。
所以,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很重要!
首先,要控制慢性病的病程发展,比如保持膳食平衡,合理饮食,
避免吃高油、高糖、高盐的食物;
同时应避免过度劳累、情绪过度波动;
保持睡眠充足、放松心情、适度运动;
配合运动或药物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定期检查,使其保持稳定。
也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特别是在早晨起床时、如厕后,
起身动作要缓,不宜过猛。
三、“眼中风”的并发症
由于“眼中风”发病时,
并没有眼红及眼痛等眼病的症状,
给人造成“问题不大”的错觉,
容易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同时,由于该病多发生在老年人中,
所以老人往往以为是老花眼,
白内障或糖尿病眼病等疾病所导致,
以为是“常见现象”而延误了治疗。
我们要清楚的是,
眼中风也会带来并发症,
其中继发青光眼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发病率约为1%,
多数于动脉阻塞后4~10周发病。
视网膜动脉阻塞后,缺氧缺血,
可诱发新生血管形成。
老万提醒您,
这种青光眼是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
有些患者常因抗青光眼治疗无效,
为解决剧烈的眼痛而进行摘眼球治疗。
如果发现自己的一下子医院,咋办?
那就得靠自己了!
四、“眼中风”如何自救
眼中风是全身血管硬化的一种信号,
我们不仅要预防“眼中风”发生,
更要学会“自救”。
家中常备扩张血管药物,
例如复方丹参滴丸、硝酸甘油等,
若出现突然的视力明显下降,
可即刻舌下含服以缓解血管狭窄或阻塞。
同时,闭上眼睛,
用力按压眼球4至5秒后突然放手,
反复操作数次,
可改变眼内血液的流速,
帮助恢复阻塞血管的血流。
老万微评
可别再被“人全身上下,唯独眼睛不怕冷”
这种说法给忽悠啦!
冬天要注意保暖,如眼睛突然看不见,
要立即入院治疗。
赶紧转给身边的朋友看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