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专家来诊

宣传中医药文化弘扬中医药国粹

发挥中医药优势展示中医人风采

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科室建设,医院医院寻求支援,特聘请中医院眼科专家来我院定期坐诊,带教指导。

个人简介

  谢立科主任医师,中医院副院长、眼底病眼外科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批中青年名中医,年出生,湖南省长沙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美国南加州大学Doheny眼科研究所访问学者。国家级中医眼科学科带头人,世界中联眼科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教育部硕博士论文函审专家,国家、北京市及多省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卫计委及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北京市科普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专科医师核心能力提升导引丛书、临床研究生及专科医师用)、国家全国高等学校医学研究生规划教材《眼科学》第二版等教材编委,《中国中医眼科杂志》、《中国医药导报》编委。从事中西医结合眼科临床、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30余年,擅长眼科显微外科手术及重症眼病视功能重建的中西医治疗。医疗特色为“显微手术联合中医方法的精准治疗”,目前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玻璃体视网膜病及眼外伤病,其中重点研究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黄斑疾病及玻璃体手术后视功能恢复。并积极开展相关眼病科学研究与中医眼科病证规范化研究。在临证中倡导先辨病,后辨证,再论治,既有辨证论治又有专方专药的诊疗思路。始终强调“治病必求于本”,重视整体辨证与局部辨病相结合,重视中西医结合思想,并凸显中医理论指导与疗效优势,在疾病治疗中注重疗效与卫生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具有鲜明的学术观点及学术思想。多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北京市重点项目等各类课题20余项,参与课题近20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10多项。主编、副主编10余本,参编20余本。在核心期刊及眼科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发表科普论文余篇,经常在中央电视台、人民网、腾讯网等做科普讲座,多次评为“全国优秀中医健康信使”、“全国科普金话筒奖”等奖,年所领导的科室荣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状”。

个人简介

张守康,主任医师,现任中医院医务处处长。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医院眼科工作,医院工作,年担任目系眼病科主任。医院医务处处长一职,同年晋升主任医师。从医二十余年来始终坚持临床一线工作,专注于青光眼和神经眼科,认真学习古籍名著及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医院中医药治疗视神经萎缩及青光眼的诊疗规范,并不断完善。发表论文10余篇,学术著作2本,《中西医临床眼科学》、《临床眼科医师诊疗手册》,主持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一批优势病种课题“中医药诊疗视神经萎缩”顺利结题。主持中医局课题“电梅花针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整理研究”年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三批优势病种课题“中医综合疗法防治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临床研究”。参加首发基金课题“分期论治青光眼对视功能保护作用的规范化研究”。主持课题国家十二五重点专科《目系眼病》重点专科建设。

个人简介

郝晓凤,眼底病眼外伤眼外科科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生合作导师。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唐由之国医大师学术继承人;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从事眼底病、眼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17年。擅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复杂白内障、青光眼、眼外伤前后节联合手术。重点研究视网膜血管疾病、视网膜脱离、黄斑疾病,如视网膜动静脉阻塞、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CNV、PCV、视网膜血管炎,以及眼外伤等引起的眼底出血及疑难眼底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重视患者视功能恢复与重建,重视手术前后干眼的治疗。年获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首届中医行业榜样”;年获“石景山区优秀医师奖”。

近年发表学术论文共30篇,主编、副主编专著2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及北京市首都特色重点专项等3项,参与课题10余项,获中国民族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等科技进步二等奖等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评审专家。国际眼科杂志审稿专家、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编委。

秦睿,硕士,主治医师,中医院眼外伤、眼底病专科主治医师,毕业于复旦大医院,从事中西医结合眼科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诊治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眼底病,包括视网膜疾病及黄斑疾病,玻璃体疾病,白内障,青光眼,翼状胬肉,眼外伤等疾病具有丰富诊治经验,参与国家级和北京市医学重点攻关项目多项,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学术文献多篇,具有深厚医学造诣。

本次坐诊时间:年12月10日

坐诊科室:门诊楼三楼眼科

预约

为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家属安全,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遏制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结合目医院实际,现将我院门诊、住院等重点区域防控措施告知如下:

科室电话

内一科

内二科

内三科

内五科

外一科

外二科

内六科

妇科

康复科

透析科

眼科

耳鼻喉科

体检科

发热预检

按摩科

出生证明

急诊科

胃镜

放射科

口腔科

检验科

公卫科

碎石

彩超室

功能科

产房

儿科

急救电话

1、为避免人群聚集,防止交叉感染,我院除急诊、发热门诊外的所有门诊提倡预约就诊,请前来就诊的患者合理安排时间。

预约电话

内一科

外一科

儿科

内二科

外二科

康复科

内三科

妇科

眼科

15854911

内五科

透析科

耳鼻喉科

15854911

内六科

体检科

治未病

2、提倡患者个人自行就诊,儿童、急危重症患者仅限一名家属陪同进入门诊。候诊时,分散候诊,注意保持1米间距。

3、患者及家属进入门诊大厅请出示健康码。进入诊区请听从医务人员安排,保持诊室内“一医一患”。医院已全面开放24小时在线问诊服务。

4、为避免人群聚集,医院再次强调,全面禁止住院探视,谢绝亲朋好友来院探望。建议可用电话或视频方式表达问候。

5、我院所有病区均实行严格的24小时出入管控,患者及陪护人员不允许串访其他病区及病室。

6、住院过程中,每位患者只允许1名陪护人员,随患者一同进入病房且相对固定。确需更换的陪护人员需接受流行病学史、体温等全面排查。

7、住院患者佩戴腕带,陪护人员持陪护卡进入住院病房,同时按防控要求必须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主动配合体温筛查及信息登记。

8、住院患者及陪属需接受每日两次体温监测,如体温≥37.3℃接受医护人员就诊导引。

疫情期间,为确保您及家人安全,请您自觉遵守以上有关规定,科学防护、放心就医。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祝您早日康复!

医院

年4月30日

医院

网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xingguo.net/swmbxyy/579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