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之前,还是要说一句在近视防控领域老生常谈的话——现在国内未成年人近视发生问题已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年,国家卫健委曾经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年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已经高达53.6%,高居全球榜首。这也意味着,近视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尤其危害青少年儿童视觉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虽然之前也说过很多次,但是还是想由此和大家探讨一下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办法。
首先,阐述一下近视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可以这么说,生活中没少见有孩子存在近视的情况,但是有些家长因为近视防控意识薄弱,所以对此并不是很重视,也没有认识到其中的危害。
关于近视发生的原因,一般分为两个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近视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是经过证实的,而且一般可见于家族聚集性。不过应该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的近视其实是环境因素导致的,最常见的是长期近距离用眼,比如看电脑、玩手机等。另外则是由于课业繁复从而缺少户外活动。当然,饮食习惯也是引起近视的环境因素之一。
有调查指出:
父母当中有一方近视:孩子近视发病率比其他孩子高15%;
父母全部近视:孩子近视发病率比其他孩子高26%;
父母全部高度近视:孩子近视发病率比其他孩子高40-60%。
但是,不论是否遗传,都不能忽略近视所带来的危害。要知道,近视是会引发很多症状,比如远视力减退、视疲劳、飞蚊症以及夜盲症等等等等不一而足。症状严重可能会出现视网膜脱落、黄斑病变等可以致盲的眼部疾病。
如果说近视是需要重视的话,那么高度近视,则是重中之重,因为高度近视带来的并发症会更加恐怖。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视网膜脱落、青光眼和白内障。
视网膜脱落是近视眼底病变最严重的表现症状之一,其实现在已经开始有初中生、高中生出现视网膜脱落的情况。
但是由此可见,近视的预防与控制何等重要。
我们一直认为,近视防控有4个点非常关键:重视筛查、宣教到位、适当干预、提升(视觉)环境。
而孩子近视发展最快的年龄段在7-9岁,所以一旦发生近视,一定要及早干预。
近视除了会影响视觉的质量、生活的质量,未来的择业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近视的发生呢?"
1.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好在孩子3岁左右的时候就开始通过验光来确定是否发生近视,青少年时期则要进行定期检查。其实,近视发生的越早,控制效果则相对越差,也越容易发生高度近视。
2.改善用眼环境。无论在家学习还是在学校上课,都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用眼环境。当然,也得保证孩子摄入均衡的营养和充足且良好的睡眠质量。同时,也要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
有研究显示,户外活动时间和屈光度呈显著相关,户外活动每增加一小时,屈光度就会偏向远视17度,眼轴缩短0.06毫米。户外时间少、近距离工作时间长的孩子近视发生率是户外时间多、近距离工作时间短孩子的2.3倍。专家建议,保证孩子每天最少有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3.改变用眼习惯。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近距离用眼时间等需要控制的习惯。比如学习时的“”口诀,看电子屏幕20分钟后,要抬头眺望6米外(20英尺)远处20秒钟以上。
如果,发现孩子有近视的征兆,比如孩子看黑板的时候眯着眼睛,并且发现孩子挤眼、揉眼睛的习惯,别犹豫,要及时去就医检查。
真的发生了近视,目前市面上有一些产品是可以做到控制度数的作用的,比如OK镜(角膜塑形镜)、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等,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控制近视的发展。当然,不论是哪种方式,都要在专业的眼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因为有些方式是有严格的适应症甚至是禁忌症,并不一定全部适合孩子,需要专业的指导。
接下来,纠正家长们一些关于近视认知的误区。
1.某些眼保产品可以治疗近视。近视眼的本质则是眼轴过长,就像身体生长发育一样,是不可逆的。近视可以预防、可以控制,但是(当前)不可治愈。
2.戴眼镜会导致眼球变形。已经是高度近视的人眼轴会比一般人长很多,可能会表现为眼球比较突出,实际上这和戴不戴眼镜没有关系。
3.近视眼镜的度数最好配低一些。根据临床研究显示,配镜度数不论是高了还是低了,都会导致眼睛疲劳,从而更快加深近视度数。
4.戴眼镜没好处,会使近视度数加深。实际上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非但不会引起近视的发展,还可以有效防止近视度数的加深。
5.眼镜不用一直戴着。目前国际认可的主流观点:眼镜需要一直佩戴,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看得更清楚)。
当然,关于近视认知的误区不仅仅是以上这些,现在拿出来的都是比较典型且流行的。还是那句话,近视预防大于控制,不可治愈。
发现孩子近视了,一定要调整心态,不迷信,及时到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必要时进行散瞳验光。医生会根据情况给予最优的治疗方案。
目前可用于近视防控的手段有很多,但大多都是侵入式的。为孩子选择一款安全有效的产品,一直都是家长们所期待的。眼动康智能光眼镜,安全、智能、非侵入式近视防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