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俊李晶明刘秋平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BAB)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医院眼科
1.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逐渐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最新的全球糖尿病患者多达4.22亿人,预计到年将达6.42亿人,而中国糖尿病患者数将位居世界第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常发生在1型糖尿病患者患病5a内以及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20a后,已成为全球主要致盲原因。如何阻止或减缓DR进展,将成为全球防控可致盲眼病的关键。本文对DR早期的发病机制及目前潜在的治疗策略进行简要综述,以期有助于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寻找更多有效的DR防治方法。
2.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炎症;氧化应激;硝基化应激;表观遗传修饰;线粒体损伤;基因多态性;视网膜神经变性;血管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自噬;昼夜节律
3.中国分类号
R.1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逐渐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最新的全球糖尿病患者多达4.22亿人,预计到年将达6.42亿人,而中国糖尿病患者数将位居世界第一[1-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根据眼底血管损伤程度分为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和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NPDR以血管迂曲、视网膜出血、微血管瘤和脂质渗出为特点,当出现异常新生血管增殖时发展为PDR。DR中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是由于液体积聚在神经视网膜中导致视网膜增厚和黄斑囊样改变。DME既可以发生在NPDR中,也可发生在PDR中,是视力丢失的常见原因。研究表明,毛细血管闭塞和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将破坏血视网膜屏障,是产生血管渗漏的主要原因,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既可促进血管渗漏,又可导致新生血管生成,在DR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4]。目前抗VEGF治疗是DR治疗的主流方式,但需多次重复玻璃体内注药,并且仅对中晚期DR有效,因此存在局限性[5]。而糖尿病患者在出现眼底微血管损伤之前,视网膜早已出现病理生理改变,并影响其视功能,但目前几乎没有针对这些早期阶段损伤的治疗措施[6-7]。因此探索DR的早期分子生物学改变机制,并寻找潜在的治疗方法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正文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医信眼科
坚持精品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