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范围内近视的高发地区,近视在我国的人群中很常见。据年6月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公布,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中国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发病率为53.6%,高中生的近视率已达81.0%。因而,当前儿童和青少年近视防控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大事。
普遍的认知是近视导致远视力不良
一旦发生近视,看远处的物体就变得模糊
而对近视力影响不大
并且配戴近视眼镜后远视力就可以变得清晰
故而有句老话说“近视不是病”
这样的说法对不对呢?
近视属于眼屈光不正的类型之一。是由于眼轴过长或角膜屈光力过强,导致所注视物体的影像经眼屈光折射后,焦点不能落在眼底视网膜的黄斑中心凹上,而是落在视网膜前的玻璃体腔内,导致注视远处的物像不清晰。佩戴度数合适的近视眼镜(凹透镜)后,使眼的屈光焦点能从玻璃体腔向后移到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由此获得清晰的远视力。由于单纯性近视没有眼的器质性病变,所以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单纯性近视的确不能称之为“病”。
正常眼轴的正视眼
眼轴变长的近视眼
凹透镜矫正近视
那既然近视不是病
并且戴镜后视力就可以正常了
还需要兴师动众的做近视防控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下述近视的主要并发症
01近视与弱视●弱视指在视觉发育期,由于一些不利于视觉发育的因素,导致单眼和双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视力水平。根据儿童视力发育的规律,年龄3~5岁孩子的矫正视力不能低于0.5,6岁及以上年龄的孩子矫正视力不能低于0.7,否则需要考虑是否发生了弱视。
●屈光不正可以引起弱视,但在近视儿童中较少发生。如近视合并较高的散光、双眼的近视度数有明显差异(近视性屈光参差)以及出生后早期即发生的高度近视,也会导致弱视,应当予以重视。因而对学龄前儿童屈光筛查中发现早期存在较高散光、较高近视及近视性屈光参差时,幼儿时期就应该给予及时屈光矫正。
02近视与斜视?近视眼中常见的斜视类型为“外斜视”。近视眼引起外斜视的原因是由于近视眼注视近处目标时不用或少用调节,与调节联动的集合作用同时减弱,导致双眼同时视功能障碍,出现一眼视物时另一眼向外偏斜。早期程度轻时表现为外隐斜,之后可能发展为间歇性外斜,甚至最终成为恒定性外斜。因而有近视时要及时配戴眼镜,特别是有外斜视倾向的儿童,更需及时足矫配镜,以利预防外斜视发生和控制外斜视发展。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发生与近视也有关系,近视患者戴矫正眼镜后,持续长时间的使用手机和电脑常常是发病的诱因。这是因为长期过度近距离使用电子屏,导致极度的眼调节紧张,引发过度集合进而诱发的内斜视。也可见于近视患者未戴镜时过近距离视物导致的内直肌收缩力增强。
?另一种与近视相关的内斜视是高度近视合并固定性内斜视,发生在眼轴极度延长的病理性近视患者中。是由于眼球前后径极度变长后,眼球解剖和位置均发生改变,后部眼球脱臼顶在眼眶后部的外上方,而前部眼球移位在眼眶前部的内下方。这是病理性近视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近视合并斜视的结果不仅仅影响患者的外观,更为严重的是导致视力障碍,引起复视(视物成双影),破坏双眼的高级视功能,丧失双眼视觉和立体视功能。
03近视与视网膜脱离近视并发视网膜脱离多见于高度近视者。据统计,近视患者中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8~10倍,患病率占近视眼的1%。近视眼视网膜脱离的主要病理基础是高度近视眼轴延长的拉伸性改变,导致后极部和周边部视网膜的变性,在此基础上产生视网膜裂孔,进而发生视网膜脱离。
因为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手术治疗效果经常不尽如人意,所以预防其发生非常重要。
对于高度近视的患者而言,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明确周边视网膜是否发生了变性,必要时进行激光光凝治疗。并且需远离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外因,避免眼球受到意外的冲击,避免从事对抗性剧烈运动。同时,当眼前出现闪光感,短期明显视力下降,黑影遮挡及视野范围缺损时要及时就医,以便及时发现视网膜脱离并及时手术治疗,尽可能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
04近视与青光眼青光眼也是一种致盲性眼病,是由于眼压升高导致眼底视神经进行损害所造成的视力损伤。青光眼最典型的表现是视野进行性缩小,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视野会全部丧失,最终导致失明。由于视神经的损害是不可逆性的,所以青光眼同样需要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近视眼最常见的青光眼类型是原发开角性青光眼。高度近视中青光眼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6-10倍(3.9%:0.3%)。所以,对高度近视患者,要认真仔细的进行眼底检查,并应动态观察眼底视乳头杯盘比变化和视野的改变,避免青光眼漏诊。
近视并发青光眼时,由于持续的眼压升高,会导致眼轴持续变长,致近视度数持续增长,所以对成年后近视度数仍然继续增加,眼轴一直不断增长的高度近视年轻人,必需进行青光眼排查。
●高度近视眼的视乳头改变和对眼压测量结果的影响(巩膜硬度降低使测得的眼压值降低),往往干扰医生对青光眼的判断,所以发现青光眼时往往已是晚期,这个问题应该引起眼视光医生和小儿眼科医生的重视,高度近视患者自己也应该有防患意识。
05近视与白内障在人眼的瞳孔后面,有一个前后表面都突起的透明凸透镜样结构,称之为“晶状体”。晶状体发挥类似于照相机镜头的作用,使我们视物时眼睛能自动调焦。白内障是由于眼的晶状体发生病理性混浊,导致视物遮挡或视物模糊,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引起白内障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老年性白内障(又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属于人的器官老化现象。
正常的晶状体
患白内障后的晶状体
单纯性近视眼发生白内障的机会与正常眼一样,而高度近视眼患者、尤其是病理性近视的白内障通常较老年性白内障提前发生,一般40~50岁间很多高度近视患者就已经出现了白内障,严重影响视力需要手术。这种白内障为并发性白内障,通常为核性白内障,很多患者的晶状体核呈棕黄色并且硬度较高,由于通常有悬韧带松弛、玻璃体液化、眼底视网膜病变等高度近视的眼部病理改变并存,会增加白内障摘除的手术难度,并带来更大的手术风险。
医院院长许江涛
通过对上述近视主要并发症的了解,大家对为什么要预防近视发生、控制近视度数增长、降低高度近视发生率,应该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了。
目前我国近视总人口已达6亿,其中高度近视占10%,近视导致的盲症已成为我国致盲原因的第2位。因而,积极防控近视对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十分重要。
郑重申明:
1.欢迎转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