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是无色透明的胶体,位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的玻璃体腔内,占眼球容积的的4/5,成人的玻璃体容积约为4.5ml,由98%的水和2%的胶原及透明质酸组成。作为重要的屈光间质,玻璃体具有粘弹性,渗透性,透明性;有支持、减震和营养的作用。玻璃体的代谢缓慢,不能再生。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胶原纤维开始变形,粘弹性下降,胶原支架结构塌陷或收缩,水分析出,出现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
二、什么是玻璃体出血?
玻璃体出血(Vitreoushemorrhage)是指玻璃体周围组织发生病变,血管破裂,出血进入玻璃体腔。玻璃体腔内原始玻璃体血管在胚胎发育早期已经基本退化,在出生后,正常发育的玻璃体没有血管,无从产生出血。因此使用“玻璃体积血”来描述玻璃体内出现血液更为恰当,但是临床上常有“玻璃体出血”和“玻璃体积血”交替使用的现象,其本质是相同的。
三、玻璃体出血的病因有哪些?
玻璃体出血主要是由于玻璃体相邻的视网膜、脉络膜、睫状体及虹膜等组织中的血管破裂导致血液进入玻璃体内,常见的病因有:1.视网膜脉络膜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视网膜大动脉瘤,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2.眼外伤;3.玻璃体后脱离牵拉视网膜裂孔;4.眼内肿瘤;5.全身性疾病;6.特发性等。
不同年龄阶段出现玻璃体出血的主要病因有所不同。有研究显示在45岁以下的玻璃体出血患者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眼外伤(63.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2.8%),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1%)。45~59岁阶段玻璃体出血患者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4.6%),视网膜静脉阻塞(17.8%),眼外伤(16.3%)。在60岁以上患者中最常见的玻璃体出血原因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36.3%),视网膜静脉阻塞(21.4%),视网膜裂孔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1.2%)。
四、玻璃体出血的症状和体征有哪些?
由于玻璃体位于眼球的后段,所以患者自己看不到玻璃体出血。当玻璃体出血量少时,患者常无特殊症状,也可以出现眼前有飞蚊的症状;出血较多时,患者可发现眼前烟雾或黑影遮挡;出血量很多时,可引起严重视力下降,甚至只有光感。如果玻璃体出血量很大,血细胞进入前房,阻塞房角时可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出现眼球胀痛等青光眼的症状。五、玻璃体出血的诊断方法有那些?一般来说,眼科医生可以通过裂隙灯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玻璃体出血。在玻璃出血早期可见玻璃体呈血性混浊;出血时间长时,玻璃体腔内可见黄色、黄白色或白色混浊物;如果变性的血细胞进入前房可引起眼压升高。当玻璃体出血量不多,不影响眼底检查时,应仔细查找原发病因。如果患眼玻璃体出血较多,仔细检查对侧“健康眼”,可能发现一些和患眼相同的早期病变,有助于明确诊断。
玻璃体出血量多,观察不清眼底时,B超检查对于明确视网膜、脉络膜的病变具有重要意义。玻璃体出血量少时,广角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等眼科检查对于明确玻璃体出血的病因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玻璃体出血B超图
玻璃体出血伴视网膜脱离B超图
六、玻璃体出血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1.少量玻璃体出血不需特殊处理,可待其自行吸收,但是需要尽快明确病因,防止出现再次出血。
2.玻璃体出血的药物治疗:有止血药,碘制剂,改善微循环类药物,中药等。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