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光明捧在手中,照亮每一个人的脸庞。”
医院眼科陶勇教授口述诗歌《心中的梦》中的诗句。
在遭遇生死劫难后,依然心中有光,并且去照亮他人,陶教授高尚的情操与美好的人格令人感染和动情。
陶勇教授热爱眼科事业,在专业领域颇有建树,擅长疑难重症葡萄膜炎的诊治。
眼弓形虫病是世界性分布的人畜共患寄生性原虫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具有难治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让我们通过陶教授分享的两个病例,一起学习一下陶教授在眼弓形虫病诊治方面的经验。
1
58岁男性,右眼视物不清1周
眼底照相、OCT
右眼角膜灰白脂状KP,前房浮游细胞(+),Tyndall(++),晶状体NC1C1,玻璃体浮游细胞(+),视网膜脉络膜颞下方黄白色病灶。
既往:10年糖尿病史。
查体:右眼0.8,左眼0.6。
眼压:右眼22mmHg,左眼16mmHg。
2
30岁男性,右眼红,痛,视物模糊反复加重1年半
右眼角膜下方多量脂状KP,前房浮游细胞++,瞳孔RAPD+,晶状体P3,玻璃体轻度浑浊,视网膜黄斑区RPE类圆形脱失,偏颞侧白色脉络膜病灶。
视力:右眼0.08,左眼1.0。
眼压:右眼46mmHg,左眼17mmHg。
两例均被误诊为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抗真菌治疗后第一例效果不明显,第二例再次复发,诊疗应该如何考虑呢?
两例经眼内液检测后确诊为眼弓形虫病。那么眼弓形虫病的具体病因、传染性、临床表现是什么?诊断金标准是什么?如何治疗?
让我们在陶勇教授的演讲视频中探寻答案吧~~~
点击下方,查看完整视频
眼弓形虫病
病因
眼弓形虫病是引起视网膜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弓形虫是原虫的一种,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寄生虫。
正因如此,眼弓形虫病多不引起很严重的炎症表现,在炎症消退之后没有引起纤维增生,而是视网膜RPE脱色素表现。
传染性
弓形虫感染是一种全球性的动物传染病,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有1/3人类存在慢性弓形虫感染。各地的发病率不同,落后地区例如非洲更为多见,中国大陆血清学阳性率为12.5%,而在美国、欧洲等刚地弓形虫流行区域,后葡萄膜炎中有30-55%是由于弓形虫引起。
弓形虫的卵囊只在猫科动物体内产生,在猫吞食生肉、野生鸟类、以及老鼠等被感染,人类感染多为饲养猫科动物尤其野猫,或者食用野猫粪便感染的食物而引起。其传播方式多为粪口传染。由于人只为中间宿主,不能排泄出有感染性的孢子囊,所以难以传染他人。
临床表现
弓形虫病感染多为两种,一种为先天性弓形虫病,另一种为获得性弓形虫病。
先天性多为母体感染,经血流转移至胎儿,所以在优生优育八项检查中有弓形病感染检查项。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随着感染时间不同而不同,后果可能表现为:1、直接流产2、胎儿中枢神经系统被侵害3、弓形虫眼病在胎儿受累时可表现为小眼球、无虹膜、脉络膜缺损或者视网膜脉络膜炎,单眼或者双眼受累。
第二种为获得性弓形虫病,由于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手意外被猫粪便污染为多,较先天性弓形虫病也更为多见。眼部表现可以单眼或者双眼受累,最常见为局限性的视网膜脉络膜炎,这种炎症多发生在后极部:之所以表现多见于后极部,是因为眼弓形虫源自血流播散:整个视网膜,以后极部的血流最为丰富,故眼弓形虫病、或者同为血流播散的结核病在视网膜表现都多发于后极部。
另一个特别的体征是“雾灯样”的玻璃体混浊,并可见致密的黄白色隆起,隆起边界不清,被视网膜水肿包围。如果急性病灶在视网膜血管旁,同样可能引起视网膜血管炎性表现。弓形虫眼病多为自限性疾病,多在2个月发病后视网膜渗出消退,最后表现为萎缩性视网膜脉络膜瘢痕,多不表现为纤维性增生。
并发症
眼弓形虫并发症包括慢性虹膜睫状体炎、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带状变性、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和累及视神经后继发的视神经萎缩。同时也有部分人认为Fuch’s综合征部分由于弓形虫引起。
弓形虫5年复发率79%,所以多见复发、迁延不愈。
诊断
眼弓形虫诊断主要是建立在发现典型病灶基础上的,随着眼内液检测的水平提高,眼弓形虫病的金标准变成眼内液检查。房水中弓形虫DNA的阳性检出率为30-40%,并不高,金标准为眼内液弓形虫抗体Goldmann-Witmer系数:2为标准;敏感性63-95%,特异性89%。
建议在眼内液检测时同时检测弓形虫DNA和弓形虫抗体,可明显提高检出率。
治疗
急性期乙胺嘧啶,磺胺类药物、螺旋霉素、林可霉素等药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光凝陈旧病灶周围组织,可减少病灶的播散和复发。
参考文献
1、视网膜/(美)瑞安主编.第四版-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01.
2、眼底病学/张承芬主编.-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9.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观看完整视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