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称为白内障,此时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
白内障是逐渐缓慢形成的,早期可能没有任何感觉。最早出现的症状,大多数病人有“飞蚊”征,病人会感觉眼前有飞蚊似的暗点在移动,可是,眼前却没有飞蚊及其他任何东西存在,一般视力可正常,但也有病人的视力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这取决于晶状体混浊变性的部位和程度。如果晶状体中央开始有混浊,正对瞳孔,则视力减退发生较早,若混浊发生在周边部,则视力减退发生较晚,在晶状体中央的密度增加后,中央部的屈光指数也增大,可表现为屈光性近视,使原有的老花眼度数相对减少,甚至可以摘掉眼镜看书报。相当多的老年白内障,由医生在体检时首先发现。
人体衰老后,晶状体也有衰老性改变,其主要表现为晶状体的退行性变,几乎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因此,目前还不能提出可以预防老年性白内障的有效措施,但是,如果注意一些问题,延缓白内障的发生与发展还是有可能的。
饮食中注意合理营养,多吃水果、蔬菜,晶状体的营养也会得到改善。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的有效治疗,可以明显地延缓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与发展。防止紫外线照射,避免过久地在强阳光下工作,都有利于防止晶状体的变性。平时用眼注意劳逸结合,有屈光不正者及时验光配镜,否则均会使睫状肌张力过高,加速晶状体的弹性减退。这一切均可以减慢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与发展。
手术摘除白内障是成熟期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地说,待老年性白内障进入成熟期做手术为好。特别是采用冷冻白内障摘除术时,晶状体完全混浊才是手术的最好时机。但是,近些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人工晶体问世后,目前,大都采用囊外白内障摘除,然后安放人工晶体。因此,老年性白内障病人,在感到工作、生活有困难时,可不必等待白内障完全成熟,可以提前手术治疗。近来,医院采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后吸出的方法摘除白内障,然后放入软性人工晶体,有切口小、痛苦少、恢复快的特点,更受患者欢迎。
对于一些年龄偏大、全身情况差(患有多种老年病或重症糖尿病、冠心病等)的病人,即使老年性白内障已进入成熟期,此时也不宜考虑手术治疗。还有些病人,存有视网膜病变或玻璃体病变,摘除白内障后也不可能提高视力,那么,也不应该选择手术治疗白内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