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首个非公眼科医疗机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成立
长沙晚报讯(记者唐江澎通讯员屈慧莹)6月9日上午,爱尔眼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授牌仪式暨博士后开题报告会在爱尔眼科集团总部举行。这是湖南省首个非公眼科医疗机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也是爱尔眼科继今年2月与中科院院士苏国辉教授携手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后,再次成立的科研工作平台。湖南省人社厅副厅长黄赞佳表示,该协作研发中心的成立将对湖南省高层次眼科医疗技术人才引进、培训及科研等产生深远影响。
企业与高校联合“升级版”助力科研成果转化
据介绍,爱尔眼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是在湖南省人社厅批准下成立,与中南大学共同培养博士后人才的创新创业基地。这也是爱尔眼科继年与中南大学共同成立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以来又一次深入合作。该协作研发中心的成立,标志着省人社厅对爱尔眼科科研技术实力的充分肯定。
“希望此次爱尔眼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成立后,能在不久的将来为湖南带来更多先进的科技成果,推动我省眼科医疗技术向前发展。”湖南省人社厅副厅长黄赞佳表示,“之所以批准爱尔成立协作研发中心,一方面是因为爱尔眼科非常重视科研工作,对开展博士后工作需求迫切,更重要的是爱尔眼科拥有一支实力突出的科研技术人才队伍,并提出了一批具备高水平、前景广、科技含量高的优质科研项目,致力于把前沿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技术。”
作为优秀企业与著名高校强强联合的“升级版”,该协作研发中心将进一步加快爱尔眼科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医院集团总院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院长、湖南省爱尔眼科研究所所长唐仕波教授表示,“此次成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将更进一步夯实爱尔眼科‘产、学、研’一体化的战略布局,发挥博士后人才在眼科基础研究中的中坚作用,帮助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团队,集聚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技术制约,实现爱尔眼科‘共享全球眼科智慧’。”
探寻视网膜疾病治疗新法造福更多眼病患者
授牌仪式当天,作为首位进站博士后,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硕士生导师马红婕博士做了《IRE-1/XBP1通路调控循环中内皮祖细胞迁移及植入功能的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据统计,世界范围内视力受损的人数约为2.85亿,万人患有盲症,而视网膜损伤尤为严重,是最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和有效治疗是一个国际难题。
而此次马博士的研究目的正是为目前全世界成人及新生儿致盲的最主要原因——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开拓新的临床治疗思路。这项研究也是基于她在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上的衍生研究。
马红婕博士表示,在加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后,她将不遗余力地为疑难眼病患者探寻治疗方法,并加快步伐,争取早日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临床,造福更多眼病患者。
据悉,爱尔眼科近年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不仅成立了“两院两所”(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湖北科技学院爱尔眼视光学院、湖南省爱尔眼科研究所、湖南省爱尔眼视光研究所)打通“产”、“学”、“研”三大领域;还于年在集团内部设立了“科研基金”,并于年出资1亿美元设立“爱尔全球眼科科技创新投资孵化基金”。与此同时,爱尔眼科还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及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鼓励眼科人才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进站博士后马红婕博士表态发言
健康吧主:杨蔚然
如果您喜欢今日内容,就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转发给亲朋好友,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