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定的光照条件下,玻璃体混浊引起的视觉症状可以被患者注意到。根据症状的不同程度,玻璃体混浊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仅可见混浊、有足够多症状需要评估、慢性症状需要治疗。
玻璃体混浊很普遍,但症状性玻璃体混浊很少,而需要手术治疗的更是少之又少!
一项对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和英国的名智能手机用户进行社区调查,发现76%的人自觉飞蚊症,33%的人因飞蚊症产生视觉障碍。但有症状的玻璃体混浊(严重到足以进行评估的程度)发生率低,需要手术治疗则更少。年瑞典的一项研究估计每年只有3.1/10万人因有症状的玻璃体混浊寻求外科治疗。
症状性玻璃体混浊可造成视觉质量损害,并带来与视觉相关的生活质量损害。一项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显示,症状性玻璃体混浊对患者的影响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系统性疾病(如结肠癌、轻度中风和无症状HIV感染)相当;部分患者愿意承担7%的失明风险和11%的死亡风险来消除症状;有严重眼前黑影症状的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明显较高。
玻璃体切除术VS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
症状性玻璃体混浊目前治疗的主要办法是玻璃体切除术和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
但是,由于症状性玻璃体混浊患者的视力一般未受影响,且主观抱怨往往与体征分离,我们很难定量评估手术的时机。根据以往的研究,视功能问卷调查、阅读速度测量和对比敏感度测量,以及高频超声系统的定量超声可以帮助评估术前玻璃体混浊患者的功能障碍以及术后功能改善情况。
症状性玻璃体混浊是否进行手术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临床决定,不同的治疗策略有不同的效果和风险。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效果:视觉功能问卷-25评分研究显示,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的视觉功能有很大的改善,与症状缓解和患者满意度相一致;术后最大阅读速度和对比敏感度均显著提高,定量超声测量玻璃体回声密度值在手术后明显降低。
风险:虽然玻璃体切除术比YAG玻璃体消融术更容易完全缓解症状,但手术也有更大的风险,如白内障,眼内炎,视网膜撕裂,视网膜脱离(发生率0~10.9%)等。玻璃体切除术对于已经存在后玻璃体脱离的患者,术后视网膜撕裂、视网膜脱离的风险会更低。
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
治疗效果:年,Tsai团队首次报道用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治疗玻璃体混浊。Delaney团队的研究显示YAG激光治疗玻璃体混浊耐受性良好,但仅中度有效,只有1/3的患者症状明显缓解。54%存在Weiss环症状的患者经过玻璃体消融术症状缓解。
风险:有报道YAG激光治疗晶状体后囊破裂导致急性白内障,且随后的白内障手术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也增加;YAG激光治疗后碎片、巨噬细胞或其他炎症细胞阻塞小梁网导致的青光眼亦见报道。
总结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的玻璃体混浊可以极大改善患者主观症状,目前逐渐被接受。但视网膜撕裂、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依然是玻璃体切除术不可避免的担忧,尤其对于尚未发生后玻璃体脱离的患者。
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可能对部分患者带来治疗效益,但似乎疗效不及玻璃体切除术,且激光消融也有显著的治疗相关并发症。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