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到春节了,对于爱酒的朋友们来说,走亲访友,免不了相聚一起喝喝喝。
中国人常说“无酒不成席”,中国是酒的故乡,人们创造了博大精深的酒文化。《说文解字》中说:“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我们的祖先早在夏禹时代,就发明了世界独一无二堪称第五大发明的曲药酿酒术,仪狄也被称为中国的酒神(也有说杜康)。
酒由用谷类和酒曲酿制而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出现药酒、果酒、花酒诸多品类。其气剽悍而质清,味甘辛而性热,具有温通血脉,益脾暖胃,开结化瘀,利筋骨,舒关节,去寒湿等功效。
“其实,追根溯源,在我国古代,除了作为饮用品外,酒也被视作一种药物,其最大的作用就是用以来治疗疾病。”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中医肝胆脾胃病科名誉主任李鲜教授介绍说,“医源于酒”,这从汉字“医”的繁体中可见:“医”本作“醫”,“殳”指的是病,示按摩热敷、针刺以治病,“酉”本为酒器,与酒意通,表示酒是内服药。
酒在医疗上的应用,历代医药学家也早有阐述。早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用酒制药材以治病。周代的时候,微醇的“酒”已经作为贵族们的日常保健饮料。就连《诗经七月》中也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千古名句,而班固的《汉书食货志》里也有说:“酒,百药之长”。点明了酒所具有的保健、延年益寿的作用。《本草纲目》更是详述其功效: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别录》)。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消忧发怒,宣言畅意(藏器)。养脾气,扶肝,除风下气(孟诜)。解马肉、桐油毒,丹石发动诸病,热饮之甚良(时珍)。
说了这么多,酒有这么多好处,怎么你们医生还要嘱咐少饮酒少饮酒的?
别着急,李鲜教授就给大家说道说道为什么要少饮酒。
有这么一句话,“爽口食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也就是说可口的东西吃多了会生病,痛快的事情过去了会遭殃。饮酒也是如此,虽说是痛快了,但是过量的话,你的脾胃肝肾这些五脏六腑,就得为那一时的痛快付出代价了。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酒也是这样,服之得当可以治病强身,但如饮用不当,也可以伤害机体,对人体产生危害。
古人也早早地给予我们警示,虽然“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但是《邵尧夫诗》云:若夫沉湎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陨躯命,其害可胜言哉?此大禹所以疏仪狄,周公所以著酒诰,为世范戒也。“过饮腐肠烂胃,溃髓蒸筋,伤神损寿”;“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本草纲目》)。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为后世详述了酒的利弊,更是提出饮酒后的注意事项。原文言“酒后食芥及辣物,缓人筋骨。酒后饮茶,伤肾脏,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消渴挛痛之疾。……又畏枳椇、葛花、赤豆花、绿豆粉者,寒胜热也”。
从现代医学来讲,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乙醇),它是一种小分子水溶性化合物,饮服后,在消化道中以简单扩散的方式被迅速吸收。高浓度酒的酒精吸收比低浓度酒的吸收要快,而空腹状态下,则会加快吸收。
人的酒量大小,与体内存在的醇脱氢酶有关,饮少量酒就容易醉的人,主要是体内缺少醇脱氢酶。对那些体内并不缺少醇脱氢酶的人,如果长期过量饮酒,也会使肝脏出现脂肪堆积及肝内结缔组织增生,导致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还能损害胃粘膜和小肠的超微结构,影响吸收功能,导致营养不良和贫血。
过量饮酒还可以损害心脏,升高血压,使心肌变性、增厚,失去弹性,引起左心室肥厚及多种心功能异常。
酒精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也很明显,长期处于慢性酒精中毒的人其记忆力、判断力和学习能力都减退,甚至可以出现精神障碍。
孕妇饮酒,对胎儿会产生不良影响。因乙醇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的脑细胞分裂和组织细胞的发育,造成胎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障碍,以及畸形等。晋代著名大诗人陶渊明的一家,就是一个绝妙的例子。陶渊明嗜酒成性,有酒必饮,每饮必醉,常常醉卧不醒。他活了56岁,两个妻子为他生了5个儿子,竟全都愚昧不堪,这样的不幸与他嗜酒如命的原因是分不开的。
不论是作为治疗,还是用以健身,饮酒都应与自身的情况相符合。饮酒得当,可以祛病延年,不按身体禀赋和实际需要,随意服用,往往会造成“虚虚实实”之虞,轻则病加,重则丧命。
针对正常人饮酒,李鲜教授建议:
1.一般人每天的饮酒量应该是低于二两的,白酒应该在50克左右,50度的白酒引用二两即可,这样的摄酒量对于人的危害就会明显降低;
2.这样的饮酒量是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健康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相当于啤酒毫升,或葡萄酒毫升,或38度的白酒75克;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毫升,或葡萄酒毫升,或38°白酒50克。
喝酒还有禁忌:
1.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酒精使感情激动,兴奋大脑,再者使血管扩张,血液升高,这样易发生血管破裂而引起死亡。或者发生心律不齐,心跳加速等不良症状。所以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不宜喝酒。
2.胃肠疾病患者。酒精会造成胃粘膜的损伤,引起上腹饱胀,反酸,嗳气等症状,使原有胃病加重,如胃溃疡、胃炎、肠炎、肾炎及眼病等都不宜饮酒,有痔疮的人也不宜饮酒。
3.肝炎病患者。酒精会直接损伤肝细胞,酒精对肝功能有抑制和毒害作用。患有肝炎病的人,不节制地喝酒就等于慢性自杀。
4.近视眼、青光眼患者。继致盲“头号杀手”白内障之后,青光眼成为排名全球第二位致盲因素,需要注意的是情绪波动、过度疲劳、过量饮酒都可导致人更容易得青光眼。而酒中含的甲醇,对视网膜有明显的毒副作用。酒还能直接影响视网膜,阻碍视网膜产生感觉视色素,导致眼睛适应光线能力下降。
李鲜教授还为时常饮酒的人们提供一些生活小妙招:
中药的葛花、枳椇子,还有苦参、茯苓、草果、白扁豆、豆蔻等,都有解酒的功效。
此外,山楂、麦芽也可减轻饮酒后对胃的伤害;很多水果蔬菜如柚子、蜂蜜、西瓜汁、芹菜、酸奶、葡萄、香蕉等也可以帮助解酒。
爱喝酒的人们可以服用以上这些减轻对身体的损害。
最后,切记:饮酒虽好,不可贪杯哦!
专家名片
李鲜,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学位指导老师,医院肝胆脾胃病科名誉主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首批肝胆病咨询专家,河南省保健会诊专家。
李鲜教授从事临床工作近四十年,曾先后跟随国医大师张磊、熊继柏等教授学习,谙熟经典,中西医贯通,博采众方,擅长运用中医整体思维辨证施治消化系统等疑难杂症。如胃脘痛、腹痛、胁痛、头痛、低热、眩晕、咳嗽、心悸、失眠、虚劳、泄泻、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及亚健康体质调理等。发表国家级论文30余篇,出版医学专著10部。
本书既是李鲜教授部分门诊病案的汇总整理,也是其多年临床经验的记录总结,更是其医学思想内涵的升华撷萃。全书以肝胆脾胃病医案为主线,梳理总结临床常见脾胃病、肝胆病的诊治方法,同时又以内科杂病的疗法为点缀,以医案书思想,以诊疗现观点,最终将李鲜教授的思想精髓展现出来。
全书内容详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分五个部分,共述医案个,为传承、学习和推广李鲜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希望能服务于广大从事中医工作者。教学有痕,精彩无限,这就是巾帼仲景的传承!
(李鲜教授研究生李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