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原因
●遗传因素:
国内外学者认为,近视有遗传倾向,特别是度以上的高度近视者。这种近视称先天性近视,一般在六岁以前就显示了。因此,国内外学者着重从这方面进行研究。已有报告揭示,与眼睛有关的基因密码至少有10万种,经过从眼睛周围20多种基因找起,已发现其中两种基因似乎和近视密切相关,其中一种存在于眼睛外围结构里,另一种存在于负责传递影像资讯的视神经里研究者还对个家庭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高度近视者,其父母也有高度近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度数也逐渐加深。20岁以后,近视还有发展的趋势,眼球前后径还在不断变长。其原因是青年时期,内分泌活跃,且不稳定,又不注意用眼卫生,导致体内缺乏某种抑制因素,造成近视度数不断增加。●发育因素:学者们认为,婴儿眼球较小,故均为远视眼。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至青春期发育至正常,眼轴24毫米。如果发育过度,眼轴过长,则成为近视。一般都低于度。轻度近视多在学龄时开始,20岁后停止发展。如幼年时期进展很快,15—20岁时发展迅速,以后逐渐减慢。此种高度近视,常超过度,多伴有明显眼轴增长和眼底变性。这种发育性近视,女孩多在13岁以前,男孩多在15岁以前最容易发生。●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可以改变与防控的。主要包括:1、光照环境:家里灯光不合理,台灯使用不正确。2、饮食环境:挑食,偏食,吃过多甜食等。[1]3、用眼习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使用手机,电脑,看电视无节制。4、坐姿习惯: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头歪斜,握笔姿势不正确,写字桌椅高度不匹配5、其他习惯:走路或者坐公交车时看书、玩手机
近视矫正方法根据小孩“近视”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1、无近视或为假近视(散瞳验光确诊),但视力时好时坏,预防方法如下:(1)限制看书、写字距离,要求距离30cm,选择合适的护眼灯,使用动态光源[1]照明,看电视、电脑、书每小时休息5~10分钟,严禁趴着看、偏头看。(2)使用远化境(静态或自动式)等,如用远化镜看书写字,可不必控制看书姿势、时间及距离,因为远化镜可以抵消看近并自动矫正坐姿。(3)进行调节功能训练,接触户外动态变化的光线,使眼睛调节功能增强,提高调节灵敏度等视觉功能,可延缓近视发生发展。[2]2、50~度近视(散瞳验光确诊):(1)戴镜,首次视力矫正到1.0,复诊矫正到1.2。(2)每半年验光一次,动态观察近视变化;(3)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并矫正写字姿势。3、~度近视(散瞳验光确诊):(1)戴镜:视力矫正到1.2,整天戴;(2)加强眼部视功能训练,训练调节功能,调节灵敏度功能。4、度以上高度近视(散瞳验光确诊):(1)戴镜:视力矫正到1.0,整天戴;(2)注意不要做高强度运动,防止造成视网膜脱落等眼部疾病。5、近视发展快(每年发展超过度):(1)戴镜:视力矫正到1.2,整天戴;(2)定期复查,追加视功能训练,减少视近时间。6、高度近视伴弱视(8岁):(1)戴镜:视力矫正到最佳视力,整天戴;(2)弱视治疗:尽可能治到1.0以上,有助预防高度近视引起的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及视力、失明;7、近视伴有度以上的散光(或以散光为主的近视):(1)戴镜:视力矫正到1.2,10岁以下
预防与控制
(1)增加户外运动时间,最好保证每天有2小时以上接触自然光
(2)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眼球操。
(3)坚持做到三个“一”,即: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手离笔尖一寸。(4)注意用眼光线,不宜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书,宜选用动态光源[2]。(5)选用合适的护眼灯,并保证室内照明与台灯同时打开。(6)看书写字时40-45左右眺望远处5-10分钟,调节瞳孔,缓解眼疲劳。(7)使用电脑不宜连续超过一小时,并保证室内光线照明。(8)看电视时要注意高度应与视线相平;眼与荧光屏的距离是电视斜对角线的3-5倍,室内灯光同时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