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概况
贵州省妇幼保健院、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医院是目前贵州省规模最大、功能较全、设备较先进,融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健康教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医院前身系“贵阳市立产院”,始建于年,现占地面积80亩,总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年,被卫生部评审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全国“医院”;年1月,挂牌“贵州省妇幼保健院”,年2月,成为贵州医科大学非医院,年6月,我院与贵州医科大学共同建立了贵州医科大学儿科学院、贵州医科大学妇幼临床学院。
医院现有编制床位数张;有行政科室15个,临床医技科室45个;职工人,专业技术人员人,博士10人,硕士人,高级职称人,硕士生导师6人及国务院津贴、省津贴、市管专家多人;医院年门诊量90多万人次,年住院约4万人次,年手术量约2万余台,年出生婴儿1万余名。
1
科室简介
贵州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是目前全省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和先进的新生儿疾病救治中心,也是贵州省新生儿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贵州省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贵州省新生儿医护人员培训基地、贵州省省级重点学科、贵阳市临床重点建设学科,目前分三个病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早产儿病区和足月儿病区,医护人员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15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医师11人,医生36人,护士人。每年出院病人近人次,其中危重症患儿占2/3。
2
科室设备
拥有各种型号的进口设备,能为省内及贵阳地区新生儿提供完善的救治服务。呼吸机(常频和高频)37台、CPAP35台、进口高端暖箱16台、国产高端暖箱10台、普通暖箱台、新生儿转运系统1套(包括德国进口暖箱与呼吸机)、NO吸入治疗设备9套、Retcam3间接眼底镜1台、OlympicCool-Cap亚低温治疗仪1台、Simens超声机1台、GE便携式超声设备1台、视频脑功能监测仪1台、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1台、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台、日本产微量注射泵台、移动式X光机、微量血气及电解质分析仪2台、微量血糖测定仪3台、经皮胆红素测定仪4台、无创持续经皮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监测仪1台、蓝光治疗箱15台,辐射式抢救台5台。
3
学科带头
刘玲,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贵州省妇幼保健院、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医院新生儿科主任,贵州省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主任,贵阳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主任,贵州省新生儿医学医疗质控中心主任和贵州省新生儿医护人员培训基地主任。中国共产党贵阳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兼任贵州省留学生联谊会(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医药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青年分会副主任委员,连续3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专业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医师分会常委兼新生儿神经学组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新生儿营养与健康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早期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贵州省围产医学分会副主委兼新生儿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贵州省儿科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和“婴幼儿护理项目”国家级师资,贵州省和贵阳市新生儿死亡评审专家,贵阳市“市管专家”,中国复旦大学与加拿大新生儿协作网高级临床新生儿医师培训项目第3期学员。并担任核心期刊《中华新生儿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和《发育医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编委。
4
人才梯队
石碧珍,副主任医师,科副主任,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从事新生儿专业临床工作23年,现为贵州省新生儿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医师分会营养专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呼吸急救学组委员、贵州省围产医学会新生儿学组委员、贵州省新生儿死亡评审专家和地级新生儿窒息复苏师资,曾在南方医院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进修学习,7年完成了贵州医科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学习,在危重症新生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综合管理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每年均参与省市级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和下基层指导,参与全国新生儿专业临床多中心研究,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陈姝姝,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科副主任,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毕业至今一直从事新生儿专业临床工作,现为贵州省新生儿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医师分会营养专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呼吸急救学组委员、贵州省围产医学会新生儿学组委员、贵州省新生儿死亡评审专家和地级新生儿窒息复苏师资,曾在医院NICU进修学习,在危重症新生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综合管理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每年均参与省市级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和下基层指导,参与全国新生儿专业临床多中心研究,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陈兰,副主任医师,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毕业至今一直从事新生儿专业临床工作,现为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医师分会青年学组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协会新生儿重症监护学组委员,曾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修学习,年完成贵州医科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学习。熟练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和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综合救治技术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积极参与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其中一篇发表在核心刊物《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蒲芳,副主任护师,本科学历,新生儿科一病区护士长,从事新生儿科护理工作20余年,具有重症医学专业专科护理资格证书,新生儿行为及CDCC智力测试资格证书,现为贵州省新生儿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协会新生儿护理专业学组委员,曾多次参加国内新生儿护理专业学术会议和护理技能培训班,到重庆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首都儿科研究所进修学习;参与科研课题多项,在省级及国家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医院进行指导;获“优秀管理个人奖”、“优秀共产党员”、“医德医风优秀个人”以及没年年度度考核优秀奖励,“黔天使”杯优秀论文二等奖。
石化蓉,副主任护师,本科学历,新生儿科二病区护士长,从事新生儿科护理工作25年,现为贵州省新生儿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协会新生儿护理专业学组委员。医院健康基金会项目的资助到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修,医院和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三院参观学习,熟练掌握新生儿护理各项操作,擅长危重患儿专科护理,积极开展及推广家庭护理式参与,并在本科室开展应用这一优质护理模式,积极撰写科研标书,开展护理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刘芸,主管护师,本科学历,新生儿科三病区护士长,从事新生儿科护理工作25年,具有重症医学专业专科护理资格证书,现为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协会新生儿护理专业学组委员。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修学习,熟练掌握新生儿护理各项操作,擅长危重患儿专科护理,如危重患儿呼吸机支持下的护理及危重新生儿换血术的护理等,把新生儿专科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长期承担新护士及进修护士的带教工作,多次参加国内新生儿护理专业学术会议。获“贵阳市优秀团员”、“优秀护理先进个人”荣誉表彰。
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医疗护理骨干
5
特色技术
1.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综合救治技术
2.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3.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4.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出血
5.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联合应用一氧化氮(NO)气体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6.床旁头颅超声筛查早产儿颅内出血和脑白质软化
7.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动态脑功能监测对危重新生儿脑损伤的预后评价
8.中心静脉置管静脉高营养(PICC、UVC、UAC)在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
9.同步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所致高胆红素血症
10.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早产儿远期神经系统发育中的应用
11.危重新生儿疼痛评分和疼痛管理
12.新生儿外科手术后的监护和营养管理
13.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
6
科室文化
秉承“精医至善谐而生优,厚德济世容则齐心”的科训,拥有技术水平领先,专业素质过硬,文化素质优秀的团队。
7
特聘教授
为促进我院新生儿学科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合作交流,搭建学科人才培养的渠道,特聘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医院小儿呼吸急救实验室主任孙波教授作为我科“候鸟型”专家,孙教授给予了科室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以及学术交流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8
学术交流
加拿大新生儿协作网主席、加拿大健康研究院人类发育儿童与青少年健康研究所主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科学、妇产科学和公共卫生学教授新生儿科主任ShooLee教授莅临我科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指导
欧洲儿童与新生儿重症监护会(ESPNIC)呼吸分会主席,现任欧洲儿童与新生儿重症监护会(ESPNIC)秘书长,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新生儿副教授DanieleDeLuca教授莅临我科开展学术讲座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新生儿知名专家HENRIKAXEL教授开展《Aspectroscopicpoint-of-caretestfordeterminationofthelungematurityingastricaspiratandoralsecretionforearlytargetedsurfactanttreatment》、《NUTRITIONOFTHENEWBORNS》学术讲座及疑难病例讨论
巴黎大学Diderot医院儿科主任、小儿急诊科主任、法国儿科急诊学会主席Jean-ChristopheMercier教授开展《fluidtherapyinchildren:fromdogmatoevidencebasedpractice》、《fromfevertosepticshock:agreatchallengeforpaediatricians》学术报告
瑞典卡医院ECMO中心主任KennethPalmer教授开展《体外膜肺救治技术的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应用》学术报告以及学术交流
医院新生儿科林锦教授开展《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学术讲座以及教学查房
美国俄医院围产医学中心主任KrisSekar教授开展《超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管理及新生儿脓毒血症》讲座以及教学查房
德国知名专家莅临我科开展《无创高频技术在危重度新生儿救治应用》学术报告以及技术指导
世界知名的台湾大学华裔专家叶纯甫教授莅临我科进行学术指导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新生儿专家RangasamyRamanathan教授莅临我科进行学术指导与学术报告
医院国际医疗部医疗主任张华岩教授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系统高级财务分析师沈建MBA到我院新生儿科开展学术讲座
加拿大萨医院Sanks教授莅临我科开展学术报告以及学术交流
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新生儿科专家KrisSekar教授开展《NEONATALSEPSIS》、《REDUCINGNOSOCOMIALINFECTIONSINTHENICU》两场学术讲座学术报告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围产医学中心和新生儿科主任VirenderRehan教授到我科进行学术交流
9
继教项目
举办或承办多次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培训班,每次培训班人数为-人。医院医护人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10
基层指导
引领贵州省新生儿学科及全省20多家医联体单位快速发展,参加国家妇幼中心到西宁、玉树、西昌、凉山州等贫困地区进行新生儿复苏培训
11
进修医护
作为贵州省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我科每年培养省内各地州市基层医护人员余名,通过我科的系统化培养,大医院成为新生儿科主任或护士长。
12
学科建设
一、新生儿亚专科的建设
1、继续开展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和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2、呼吸、循环专业亚专科:建设重点:新生儿危重呼吸衰竭的救治技术的疗效及远期预后的评估(作为NICU治疗评估的基础)
3、早产儿营养专业亚专科: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综合救治技术(含家庭为中心的发育关爱护理)
4、新生儿感染专业亚专科建设重点:新生儿早发和晚发全身性感染的综合防治
5、黄疸、遗传、代谢专业:提高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病等的基因诊断水平
6、进一步完善新生儿内镜诊疗如新生儿胃镜、血透CRRT等治疗
二、医疗服务能力、医疗质量管理以及重大新技术开展规划
三、人才梯队建设规划
四、学科文化建设(含科研创新能力建设)以及辐射作用发挥规划
13
读书报告
对于人才的培养,我科实行人才梯度建设,每周二举行中英文读书报告会,科主任及副主任医师针对性的提出建设性意见。本科生进行中文读书汇报,旨在提高理论基础知识,然后进行研究生的深造;研究生开展英文读书报告,旨在提高科研阅读水平以及培养科研设计思路、论文撰写能力。
14
教学查房
我院不仅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也是贵州医科大学儿科学院、贵州医科大学妇幼临床学院,针对我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特殊病例,开展教学查房,由主任或者副主任医生从病因、病理改变、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以及疾病预后系统讲解。
15
疑难病例
对于一周内未能确诊、治疗困难或疗效不佳的患者、死亡患者、放弃患者需组织疑难病例讨论,由一线医生汇报自己的诊疗经过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进行全面分析讨论并总结。
16
我们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坚持一流技术,坚持一流技术,坚持一流服务,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为主要内容。在国内外专家以及院领导的大力支持,科室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科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用我们的细心、爱心、诚心、精心、耐心为我省新生儿的健康保驾护航,尤其是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率。
17
招聘条件
1、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及团队合作精神,热爱学习,积极进取,能吃苦耐劳
2、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历
3、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资格证者优先录取
4、医院合同制医师标准执行
5、工作中表现优秀者通过公开招考入编
18
联系方式
欢迎有意者电话咨询并将简历发送至邮箱:
联系(刘主任)
电子邮箱:liulingpedgz
aliyun.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最好倍他米松磷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