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频道
题: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新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激动剂的治疗作用研究(作者邓国涛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在发达国家它已成为致盲的一个主要原因。既往研究提示DR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视网膜的凋亡在DR发展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视网膜上的神经元和血
管细胞的凋亡。因此开发一种能抗炎抗细胞凋亡的药物对DR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有两项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已经证明: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Alpha,PPARα)的特异性激动剂非诺贝特(fenofibrate)对2型糖尿病的DR病人有着非常强的治疗效果。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邓国涛团队前期的研究也显示糖尿病诱导的视网膜PPARα的下调在DR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在许多疾病模型中都起着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另外在内皮细胞失功能、病理性新生血管、血管退化和血管通透性升高等方面具有保护性作用。总的来说PPARα是一个治疗DR的潜在靶点。而对于非诺贝特治疗无效的DR病人来说,开发一种新型PPARα激动剂是非常必要的。故此该研究目的在于确定一种新型PPARα激动剂,并评估其对DR的疗效。
实验方法如下:链脲霉素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Luciferase-basedPromoterassay)检测PPARα的转录激活水平;TUNEL染色评估视网膜前体细胞(R28)的凋亡;白细胞瘀滞分析(LeukostasisAssay)检测视网膜的炎症,通透性分析检测视网膜血管的渗漏;用视网膜电图(ERG)记录视网膜的功能;用细胞死亡的ELISA实验来定量分析视网膜的凋亡;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来评估药物的抗新生血管作用。
实验结果如下:7氯-8甲基-2苯基-4羧酸(Y-)是一种与现有PPARα激动剂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它可激活PPARα的转录活性,上调PPARα的表达。Y-可显著抑制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的迁移和成管。同时它还可抑制R28细胞的凋亡和抑制暴露于棕榈酸酯的R28细胞中的NF-κB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大鼠中Y-可减轻视网膜中白细胞的瘀滞和血管的渗漏。另外,Y-可保存糖尿病大鼠模型中视网膜的功能并减少视网膜细胞的死亡。Y-还可减轻OIR模型中的视网膜新生血管。
作者认为Y-是一种新型PPARα激动剂且可能用于DR的治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