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耳朵编程在互联网世界找到盲道

在深圳,有一支由数名视障工程师组成的专家团队,在这些视障工程师之中,有些人是一级视力残疾,有的是先天失明,有的是后天患有眼疾以致视力受损。借助读屏软件,他们学会了电脑操作,并且通过艰苦自学掌握了多种电脑技术。在过去三年里,这个团队替上百个国内主流互联网产品版本进行了无障碍优化。信息无障碍,指的就是在任何情况下方便快捷、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目前,这群视障工程师正致力于推动国内互联网信息无障碍化的进程,让更多的障碍群体能享受到科技红利。他们通过读屏软件“触网”12月20日上午,在深圳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的办公室里,蔡勇斌像往常一样戴着耳机,坐在漆黑的电脑屏幕前,时而快速敲打键盘,时而滑动手机界面,侧耳倾听耳机里传来数倍于常人语速的声音。在日常工作中,蔡勇斌不需要开启屏幕显示器,仅通过读屏软件听取信息,就可以进行软件测试、编写程序。蔡勇斌是该研究会中的一名视障工程师,于年入职。6岁那年,蔡勇斌家里装修时,一桶石灰不慎砸到了他的头上,灼伤眼睛导致失明。年幼意外失明的蔡勇斌没有想到,有一天他能成为电脑工程师,自食其力。“家人都想好了,给我准备点钱,让我哥哥照顾一下,这辈子应该就这么过去了。”早在年,蔡勇斌的家里有了第一台电脑。由于视力受限,他一直没怎么碰过。直至年,在同学的介绍下,他惊喜地得知视障者可以通过读屏软件使用电脑。在家人买了一套阳光读屏软件后,他第一次接触到了网络。读屏软件相当于视障者的“眼睛”,在电脑或手机上装上读屏软件,屏幕上的文字信息就可以被朗读出来。一开始,蔡勇斌在盲人网站上听音频教程,学习如何操作电脑。实际操作时,他经常误删软件,导致电脑启动不了,“几乎隔两三天就得重装一次系统”。多次之后,他萌生了自学重装系统的想法。经过一个月的反复尝试,蔡勇斌学会靠听光驱声音来辨别安装进度,但这一方法难以广泛适用。因此,蔡勇斌在年开始自学电脑编程,希望能制作出一套自动化启动盘,方便视障群体自行重装系统。像蔡勇斌一样,来自湖北孝感的刘彪也是自学编程后进入研究会的视障工程师。刘彪一出生就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视力逐年下降,现只有微弱光感。14岁时,刘彪开始接触并迷上电脑,从找妹妹念教材、用盲文写代码到攒钱买二手电脑,他始终对自学编程保持极大的学习兴趣。在长春大学就读针灸推拿专业期间,刘彪独立开发出PC端屏幕阅读软件,并且搭建了一个名为“新翼天空”的视障资源网站。此外,他还创建了新翼软件实验室,方便盲人交流编程,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同开发适合视障者使用的软件。“读屏软件为盲人上网插上了翅膀,我的‘新翼’就是要给他们一双新的翅膀。”刘彪说。掌握编程技术的蔡勇斌,也用技术造福视障群体。在自学的第一年内,他做出了自动化启动盘,搭建了以分享视障者资源为主的网站。年,蔡勇斌开发出一款集娱乐办公一体化的“PC秘书”软件,功能多达上百项,现已有超过5万名视障用户。年底,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的招聘信息在视障者活跃的论坛和Q群里面流传,这个早前做盲人电脑培训的国内机构,首次面向视障群体招聘信息无障碍测试团队。蔡勇斌和刘彪相继投递了简历。另外,跟刘彪一样就读针灸推拿专业的王孟琦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xingguo.net/swmbxzl/998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