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国际高影响力文章红毯秀色素上皮

北京皮肤科哪个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492.html
编者按

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我们度过了极不平凡的年,迎来了充满生机的年。当新年第一缕阳光照亮苍穹,历史开始落笔新的一页,新年开新局,1月国人高影响力文章实现开门红!

Part1眼底疾病

OCT和OCTA在视网膜的应用

ProgRetinEyeRes.IF14.

研究团队

广东省医学医院眼科崔颖教授

研究领域

眼底影像学

研究成果

这篇综述总结了SS-OCT和SS-OCTA的技术细节、优点和局限性,特别强调了它们在视网膜疾病研究中的相关性,全面回顾了迄今为止正常视网膜和疾病的相关研究,以利用扫描源技术提高我们对许多脉络膜视网膜疾病的理解。未来,SS-OCT和SS-OCTA将继续快速发展,新的成像技术将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视盘玻璃膜疣的多模式成像

AmJOphthalmol.IF4.

研究团队

上海交通大医院闫焱教授

研究领域

视盘玻璃膜疣

研究成果

视盘玻璃膜疣的影像学特征为绿光自发荧光对其诊断的敏感性最高,蓝光自发荧光和近红外反射为其严重程度、部位、深度和大小提供了更多信息。对于绿光自发荧光眼底图像呈阴性的眼睛,可以进行EDI-OCT,提供整个视盘的最高分辨率特征,以排除视盘玻璃膜疣。

多光谱成像对脉络膜血管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Retina.IF3.

研究团队

中国医医院陈有信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眼底影像学

研究成果

多光谱成像可无创显示息肉样病变和异常分支血管,可作为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

成人体重指数与糖尿病和威胁视力的糖网之间的关系

BrJOphthalmol.IF3.

研究团队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何明光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糖网

研究成果

较高的基线体重指数增加了我国成年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但与威胁视力的糖网无关。

不同药物、剂量和方案治疗nAMD的疗效和安全性

ActaOphthalmol.IF3.

研究团队

中国医医院陈有信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AMD

研究成果

研究纳入了47例随机对照试验,包括名新血管性AMD(nAMD)患者。T&E方案在视觉改善方面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效果,雷珠单抗、贝伐单抗和阿柏西普之间的疗效或安全性无显著差异。所有纳入的方案均具有可接受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风险。

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玻切手术前后黄斑微血管特征

ActaOphthalmol.IF3.

研究团队

温州医医院沈丽君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眼底影像学

研究成果

不同等级的特发性黄斑视网膜前膜(iERM)眼在微脉管系统特征上有显着差异。根据OCTA,等级较高眼的微血管变化更为严重。分级在预测术后微血管特征中起一定作用,与2级iERM眼相比,1级iERM眼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

视盘小凹相关性黄斑病变的特征和玻切疗效

ActaOphthalmol.IF3.

研究团队

中国医医院陈有信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视盘小凹

研究成果

视盘小凹相关性黄斑病变具有不同的眼底特征,根据目前的证据,PPV可有效治疗视盘小凹相关性黄斑病变,应谨慎使用气体填塞、激光和内界膜剥除的联合应用。

视网膜大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分别与DME和光感受器丢失有关

GraefesArchClinExpOphthalmol.IF2.

研究团队

西安医院雷剑琴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研究成果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睛中,视网膜大血管扩张与黄斑水肿有关,而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与椭球区损害有关。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RB1的临床特征和种系突变谱

ExpEyeRes.IF3.

研究团队

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贾仁兵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视网膜母细胞瘤

研究成果

本研究为中国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RB1种系突变的综合谱,并描述了RB1突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相关性。

Part2葡萄膜炎

自身炎症和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中IL-23/IL-17信号通路激活

ProgRetinEyeRes.IF14.

研究团队

重庆医院杨培增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葡萄膜炎

研究成果

本综述总结最新的生物学知识和初步的临床资料,为进一步开发和评估针对自身炎症和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IL-23/IL-17通路的新药提供理论依据。IL-23/IL-17通路的激活非常重要,是治疗自身炎症和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重要靶点。

Part3眼表疾病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干眼症中具有抗炎作用

OculSurf.IF12.

研究团队

医院眼科齐虹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干眼症

研究成果

干眼症患者泪液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浓度升高。干眼症小鼠角膜上皮细胞中PEDF明显增加。PEDF在干眼症的发病机制中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Part4屈光不正

COVID-19居家隔离后学龄儿童近视的进展

JAMAOphthalmol.IF6.

研究团队

医院钱学翰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近视

研究成果

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居家隔离似乎与6至8岁儿童的近视显著改变有关。然而,在解释这些关联时有许多局限性需要谨慎,包括使用非睫状肌麻痹验光结果、缺少角膜塑形镜病史或眼部生物测量数据。年龄较小的儿童的屈光状态可能比年龄较大的儿童对环境变化更敏感,因为年龄较小的儿童正处于近视发展的关键时期。

中国农村儿童近视屈光变化和发生率:邯郸近视研究

BrJOphthalmol.IF3.

研究团队

温州医医院梁远波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近视

研究成果

中国邯郸6~17岁农村儿童,在随访42.4±1.47个月期间,近视屈光度变化和近视发生率相对较低。儿童基线屈光度以及父母的屈光度与儿童近视屈光变化和近视发生率有关。

高度近视眼黄斑扣带术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Retina.IF3.

研究团队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吕林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近视手术

研究成果

高度近视行黄斑扣带术后,早期脉络膜增厚,扣带植入物的压力可能会干扰微循环引流导致其增厚。随着时间的推移,脉络膜厚度自然恢复到术前水平。

黄斑扣带术与PPV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相关性黄斑脱离

BrJOphthalmol.IF3.

研究团队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吕林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近视性黄斑病变

研究成果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相关性黄斑脱离可以通过黄斑扣带术或PPV获得解剖和功能方面的改善。但是,与PPV相比,黄斑扣带术黄斑裂孔闭合率明显更高。

后巩膜收缩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合并视网膜脱离

Retina.IF3.

研究团队

温医院薛安全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高度近视

研究成果

后巩膜收缩术可有效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合并视网膜脱离,缩短眼轴,改善视力,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相关且一致,而与恢复类型无关。

后巩膜葡萄肿与近视眼的微血管和微结构有关

GraefesArchClinExpOphthalmol.IF2.

研究团队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DuanXuanchu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近视

研究成果

近视眼后巩膜葡萄肿与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减少和眼前后节解剖异常密切相关,后巩膜葡萄肿也加重了近视的发展。

手机阅读和文本阅读对青少年适应能力的影响

GraefesArchClinExpOphthalmol.IF2.

研究团队

首都医科医院王宁利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近视

研究成果

青少年手机阅读与文本阅读在调节滞后、初始近距离工作诱发的短暂性近视及其衰减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

Part5青光眼

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房水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ActaOphthalmol.IF3.

研究团队

上海交通医院眼科许迅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青光眼

研究成果

44只眼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随访24个月,失败组房水MCP-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MCP-1水平是影响小梁切除术疗效的重要危险因素;根据MCP-1水平对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进行分组,MCP-1低水平组总成功率明显高于MCP-1高水平组。因此,MCP-1在滤过手术后的表达调控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生长抑素受体5激动剂对实验性青光眼RGC的神经保护作用

ExperimentalEyeResearch.IF3.

研究团队

复旦大医院孙兴怀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青光眼

研究成果

生长抑素G蛋白偶联受体5激动剂L-通过减少神经节细胞凋亡来减少青光眼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丢失,而RGC凋亡是通过调节Bcl-2/Bax平衡、减少氧化应激和恢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活性介导的。生长抑素G蛋白偶联受体5的激活可能为青光眼RGC提供神经保护作用。

Part6斜视

持续性外斜视手术前后主要白质束的显微结构特征

BrJOphthalmol.IF3.

研究团队

安徽医院封利霞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斜视

研究成果

持续性外斜视患者术后视觉空间网络束的显微结构改变可能有助于立体视觉的恢复。平衡的双眼输入可能更有利于恢复和改善双眼视觉功能,包括立体视觉。因此,手术矫正后恢复正常的眼平衡可能是必要的,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医院眼科中心斜视手术回顾性调查

BMCOphthalmol.IF1.

研究团队

山东第一医科医院张经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斜视

研究成果

小学阶段的斜视患者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斜视患者群体。外斜视是最常见的斜视类型,间歇性外斜视是最常见的外斜视类型。外斜视与内斜视的比率为5:1。

Part7其他

灌注压变化引起血管反应性改变

InvestOphthalmolVisSci.IF3.47

研究团队

医院眼科刘国栋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眼内灌注压

研究成果

表达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细胞中视网膜连接蛋白43的下调损害了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反应性,从而对血压降低或眼压升高而导致的灌注压降低作出反应。结果还表明,连接蛋白43介导的神经胶质信息可调节小静脉直径。

扫描源前节OCT客观量化晶状体核混浊

BrJOphthalmol.IF3.

研究团队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白内障

研究成果

使用扫频源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S-ASOCT)可客观、定量评估晶状体核密度,准确诊断核性白内障。

婴儿泪囊炎的微生物谱和抗生素敏感性

GraefesArchClinExpOphthalmol.IF2.

研究团队

医院庆惠玲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泪道疾病

研究成果

婴儿泪囊炎最常见的病因是表皮葡萄球菌。虽然观察到微生物对某些抗生素(包括糖苷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林可酰胺类)的敏感性呈显著上升趋势,但也发现对阿米卡星的敏感性呈显著下降趋势。

爆炸性眼外伤的机制和预后指标

ActaOphthalmol.IF3.

研究团队

医院马志中教授团队

研究领域

眼外伤

研究成果

虹膜/晶状体挤压、PVR-C和脉络膜损伤是爆炸性眼外伤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爆炸性眼外伤具有独特的损伤机制。

数据来源:PUBMED,输入“OphthalmologyANDChinaJan”搜索得到文献,再通过筛选得出国人年1月发表的眼科领域的SCI论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xingguo.net/swmbxzz/653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