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葡萄膜炎医案二例

第期                                  

  后葡萄膜炎即脉络膜炎,属中医“视瞻昏渺”和“云雾移睛”范畴,是一组累及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及玻璃体的炎症性疾病,临床以视力减退、眼前有黑影飘浮、玻璃体混浊、眼底黄白色渗出为主要特征的眼病。中医认为本病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若心肝热盛,邪热上炎,灼伤脉络,津液被逼,则炎性渗出而致本病;或嗜食辛辣炙煿,肥甘厚味,酿成脾胃湿热,熏灼目窍所致;或脾失健运,滋生痰湿,痰湿上泛引起;或肝肾不足,精血亏耗,目失濡养而成。

  

清热利湿法治后葡萄膜炎/湿热蕴蒸证案                

  田某某,女,42岁,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东城镇泉丰村,农民。于年10月12日初诊。

                       

  主诉:右眼前似有阴影,视力下降10日。            

  病史:患者于10月2日发现右眼前有阴影,视力下降。伴头晕胸闷。

                                      

  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1.0。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眼底可见玻璃体尘状混浊,眼底颞下方可见黄白色渗出物。眼压:右眼18mmHg,左眼18mmHg。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诊断:后部葡萄膜炎(右眼)。                   

  辨证:湿热蕴蒸证。                         

  治法:清热利湿。 

                        

  方剂:三仁汤(《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杏仁10g,滑石15g(包煎),通草6g,白蔻仁5g,竹叶6g,厚朴6g,薏苡仁15g,半夏10g,车前子10g(包煎),猪苓10g。7剂。 

                                    

  服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医嘱:禁食辛辣炙煿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二诊(年10月19日):右眼视物较明。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1.0。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原方。7剂。 

   

  三诊(年10月26日):右眼视物较明,头晕胸闷减轻。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0.8。右眼玻璃体混浊减轻,眼底渗出部分吸收。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原方7剂。

           

  四诊~六诊(年11月2日~年11月16日):服药14剂。双眼前黑影明显减少。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1.0。右眼角膜后壁沉着物吸收,眼底玻璃体混浊明显减轻。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舒肝明目丸g×8瓶,一次9g,每日3次。停用滴眼剂。

  按:患者脾胃湿热内蕴,浊邪上泛,故神膏混浊,眼前有阴影,视力下降;头晕胸闷,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均为湿热蕴蒸之候。三仁汤加减方中杏仁宣利肺气以化湿,白蔻仁芳香行气化湿,薏苡仁甘淡渗湿健脾,半夏、厚朴辛开苦降,行气化湿,佐以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渗湿,清利下焦。诸药合用,宣上、畅中、渗下,使气机调畅,湿热从三焦分消。加车前子、猪苓以利水去湿,消眼前黑影。

 

滋阴降火法治后葡萄膜炎/阴虚火旺证案    

            

  张某某,男,45岁,湖南省长沙市国营畜牧农场,工人。于年11月9日初诊。

                              

  主诉:右眼前似有阴影,视物变形,视力下降2月余。      

  病史:患者于9月6日发现右眼前有阴影,视物变形,视力下降,眼内干涩。曾在外院诊断为“后葡萄膜炎”,曾用“抗生素”、“激素”等治疗,病情好转,停药即发。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 

                        

  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1.0。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眼底可见玻璃体絮状混浊,眼底下方可见黄白色渗出物。眼压:右眼18mmHg,左眼20mmHg。舌质红,苔少,脉弦细。   

      

  诊断:后部葡萄膜炎(右眼)。                   

  辨证: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 

                        

  方剂:知柏地黄二至汤(《张怀安眼科临床经验集》)加减。 

  处方:知母10g,黄柏10g,生地黄15g,牡丹皮10g,茯苓15g,泽泻10g,山茱萸5g,山药10g,墨旱莲10g,女贞子10g,桑椹10g,麦冬10g,酸枣仁10g。7剂。 

                    

  服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医嘱:禁食辛辣炙煿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二诊(年11月16):右眼视物较明。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1.0。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原方。7剂。

         

  三诊(年11月23日):右眼视物较明,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减轻。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1.0。右眼玻璃体混浊减轻,眼底渗出部分吸收。舌质红,苔少,脉弦细。原方7剂。 

   

  四诊~六诊(年11月30日~年12月14日):服药14剂。右眼前黑影明显减少,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症状消失。检查:视力:右眼0.8,左眼1.0。右眼底玻璃体混浊明显减轻,眼底渗出基本吸收。舌质红,苔少,脉弦细。嘱服杞菊地黄丸,水蜜丸,一次6g,一日2次,连服2月,以巩固疗效。

 

  按:患者素体阴虚,水不制火,致虚火上炎,熏蒸清窍,故眼干涩,视朦,头晕耳鸣;阴虚水不制火,则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虚火上扰,则心神不安,失眠多梦;肾阴不足,腰膝失养,则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脉弦细,均为阴虚火旺之候。知柏地黄二至汤加减方中六味地黄汤滋补肝肾之阴,加知母、黄柏滋阴降火;女贞子、桑椹、墨旱莲益肝补肾;麦冬、酸枣仁养心安神。

               

湖南中医院门诊挂号可采用电话预约、网上挂号、                                  

张健教授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xingguo.net/swmbxzz/668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