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不足两斤
还差点失明
小孩儿咋就
摊上这mer个事喃
不过,庆幸的是
最终,他与光明相拥啦
至于原因嘛
你想晓得的都在这儿
近日,在眼科、儿科、麻醉科等多科协作下完成了绵阳市首例超早早产儿(27+1)周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腔注药治疗。
举全院之力,护一丝光明
小禾(化名)在父母的万般期盼中来到这个世界,但他只有27+1周的胎龄,属于超早早产儿,眼科唐晓蕾副主任在例行新生儿眼底筛查中发现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诊断为:双眼II区3期。新生儿视网膜病变是因未完全血管化的视网膜对氧产生血管收缩和血管增殖而引起新生儿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较高,更别说小禾是超早早产儿,一旦发生,进展很快,可有效治疗的时间窗口很窄,如不及时,严重时可致失明。为了减轻视网膜病变进一步恶化,患者需进行玻璃体腔抗VEGF药物注射治疗。
出生时体重仅有0.kg,且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发育不成熟、新生儿肺炎、新生儿休克、凝血功能异常等诸多严重疾病。胎龄极小、全身情况差、麻醉风险极高、眼内操作困难,这为安全精准地实施玻璃体腔注药带来了极大的考验。
经全面会诊、多方协调、充足的准备,12月3日,眼科副主任唐晓蕾、麻醉科主任李军、新生儿科医生伍术晶等多名医护人员组成的MDT团队多科协作下,为患者进行了玻璃体腔药物注射。在大家小心翼翼地呵护、齐心协力地努力下,注射顺利完成。于医者这只是完成了一项工作,于患者这是举全院之力护住他一生的明亮!
唐晓蕾讲到
随着我国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普遍建立,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随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ROP严重时可导致失明,是目前儿童盲的首位原因,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该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出生孕周和体重愈小,发生率愈高。
早期筛查和正确治疗可以阻止病变的发展
减少致盲率,以下情况需要进行筛查
1
出生体重<g,无或出生孕周<32周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需进行眼底病变筛查,随诊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
2
患有严重疾病或有明确较长时间前吸氧史,儿科医师认为比较高危的患者可适当扩大筛查范围。
3
常规的发现眼部有异常的新生儿也可进行筛查。
我院眼科在四川省率先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筛查
迄今为止已筛查万余人次
#筛查时间及地点#
周一下午:眼科门诊
周三下午:住院部新生儿科
特别提醒
外院出生的早产儿
可在进行筛查
守护生命中的每一丝光明
我们不遗余力!
文图/郭丽
编辑/刘梦
审核/朱芯仪
签发/韦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