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期视网膜色素变性分支——视网膜分裂症
视网膜分裂症(Retinoschisis)
视网膜分裂症是一种遗传性的视网膜疾病,它影响视网膜细胞中的黄斑区。视网膜是一层薄薄的神经组织,位于眼睛的背面内侧。视网膜可将图片影像转换成神经信号,再传到大脑形成视觉形象。损坏的视网膜会逐渐损害视力:
首先,中央视力往往先受损。此视力丧失是由于视网膜的黄斑部出现许多微小囊肿,这些囊肿往往形成一个「四轮模式」,这些细微变化只能由受过训练的医生,进行非常微妙和仔细的检测才能得知。在某些情况下,混浊的水晶体可能会出现,这可能很容易误认为是白内障造成的视力减退。
其次,周边视力的损失。周边视力丧失是由于失去了分裂的内层神经细胞。此种周边视网膜缺损,较常见于成人,通常是由于自然老化造成的,不影响视觉,但它可能会导致视网膜剥离,如果及早发现视网膜剥离,则可藉由手术来治疗。
视网膜分裂症又可分为两种不同的呈现形式:1、少年X-连锁视网膜分裂症,先天性的遗传性疾病;2、老化的视网膜分裂症,后天的不是一种遗传疾病。
1、少年X-连锁视网膜分裂症:主要影响男孩及年轻的男性,由于此疾病的致病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少年X-连锁视网膜分裂症发生在男孩比女孩多。多半在小学或是婴幼儿就被确定为此一疾病,受影响的男孩和男人应该有定期眼睛检查的习惯。
2、老化的视网膜分裂症:由于人的眼睛都会老化,所以男性和女性都可能会发生此一疾病;主要发生在二十岁之后(通常是在四十岁左右)的成人身上),而且通常没有明显的视觉缺损的情形,但视网膜撕裂容易合并有视网膜剥离的情况产生。
文章参考来源:台湾视网膜色素病变协会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