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精彩病例解读三

病例图1-1

郑XH女性31岁代谢异常性疾病共济失调,行走不稳,神经系统疾病。双黄斑樱桃红点样改变,MRT:隆起的环形依然存在。视网膜厚度正常。

2D-OCT:mGCC相应处反射增高,而且有阴影,视细胞带基本正常。目前的表现要求进一步检测mGCC各层次变化。

病例图1-2

mGCC显示:GCL+已全部萎缩变薄,但是病损概率图显示:mRNFL和GCL++正常,说明只有mRNFL是明显肿胀增厚的情况下,才能导致mRNFL加GCL+等于正常厚度(GCL++正常)。这就表明了mRNFL加GCL+等于GCL++是代数和相加。本病例应进一步了解pRNFL,遗憾未作。

病例图1-3

严重的mRNFL肿胀:正中心1格区在一般正常人mRNFL的厚度0-20um左右,而本病例70-80um,是正常人的3-4倍,说明mRNFL有明显的肿胀。与前述的正常人mRNFL厚度相明显不同。

病例图1-4

严重的mRNFL肿胀:正中心1格区在一般正常人mRNFL的厚度0-20um左右,而本病例20-30um,是正常人的3-4倍,说明mRNFL有明显的肿胀。与前述的正常人mRNFL厚度相明显不同。

病例鉴别诊断

黑蒙性家族痴呆(Idiotiafamilarisamaurotica)又名Tay-Sachs病(GM2神经节苷脂贮积症,Ⅰ型):家族性婴儿病,双眼侵犯黄斑,全身肌肉进行性衰弱,智力愚笨,双眼进行性失明,2年内死亡。家族可数儿同患。眼底极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樱桃红点,早期病变视盘正常,晚期萎缩,视网膜血管正常。此病是神经节细胞类脂质变性。

本病例诊断:属黏脂贮积症,是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溶酶体贮积症,与粘多糖贮积症有很多相似的临床特征。黏脂贮积症Ⅰ型(MLⅠ型):涎酸贮积症,神经氨酸酶缺乏-黄斑樱桃红点-肌阵挛综合症。是染色体6p21.3上编码神经氨酸酶的基因突变,导致溶酶体内糖肽和低聚糖的逐步贮积引起的。MLⅠ型可以出生即有症状,也可1岁以内逐渐出现。全身明显肿胀,五官丑陋、骨骼畸形伴肌阵挛、黄斑樱桃红点等,大部分1岁内死亡。

另一种少见形式涎酸贮积症Ⅰ型:10-20岁发病,进展缓慢,肌阵挛、樱桃红点是首发症状,逐渐出现惊厥、共济失调、精神障碍。组织病理特征:黄斑神经节细胞肿大,伴随大量嗜酸性颗粒状胞浆物质和偏心细胞核。本病例应是涎酸贮积症Ⅰ型。是黏脂贮积症Ⅰ型的变异。

此病例OCT没有做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厚度分析,故不能得到盘周纤维肿胀增厚的证据。实际此病例目前阶段应该是盘周纤维肿胀增厚,因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是肿胀增厚,所以盘周纤维肯定不会有萎缩现象。可以预测过一定时期,一定会发生视神经萎缩而失明。

急性视神经疾病神经节细胞损伤过程演变

(1)神经节细胞轴突损伤肿胀,继发神经节细胞胞体肿胀:临床表现mGCC环行肿胀、视网膜神经纤维(mRNFL)肿胀和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pRNFL)肿胀或正常高限范围。书中常称亚正常眼或发病初期亚正常眼。

(2)发病中期进展、分离现象期:发病3周左右出现GCL+的萎缩变薄,但此时mRNFL和pRNFL仍是肿胀期,GCL+的萎缩和神经纤维的肿胀两者不一致称谓分离现象,这种现象可持续6-8周。这是由于神经节细胞胞体先萎缩的结果。

(3)疾病后期盘周神经纤维萎缩期:主要是急性视神经疾病发病后6-8周,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由肿胀出现萎缩,也就是说出现神经节细胞胞体萎缩后3-4周以上,pRNFL就会发生萎缩。3个月左右整个疾病病程趋稳定。

说明:急性发病病例有明确的发病日期,可以了解上述病程的演变过程。对于慢性不知不觉发病病例无法了解发病日期,但可以根据上述发病三个阶段的表现,大致了解该疾病所处的病程阶段。

思格玛集团医疗产业

赞赏

长按







































头部白癜风图片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xingguo.net/swmbxzl/7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