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九派健康」
平报融媒记者王春霞实习生王珍珠
今天(11月14日)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关于如何防治糖尿病,记者采访了市疾控中心慢性病控制医院、医院内分泌科方面的专家。
11月12日,市二院在门诊大厅举行联合国糖尿病日义诊活动。
何谓糖尿病高危人群?
市疾控中心慢性病控制专家吕锐利说,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mg/dl);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mg/d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mg/dl)。
我们身边不仅有许多糖尿病人,还有很多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这些人群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年龄大于40岁;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静坐生活方式;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公斤)生育史。如果6.1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则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11月11日,市二院内分泌科主任陈民在为糖尿病患者做讲座。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很重要
市二院内分泌科主任陈民说,“糖尿病是一种不可根治的慢性疾病,患者一旦得了糖尿病需要终身持续的治疗。”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以及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患者残疾或者过早死亡。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糖尿病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对于新诊断和早期型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
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血糖自我监测,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治疗)。陈民希望通过一系列的糖尿病慢性病宣传引导,提高糖尿病易患人群的防范意识和糖尿病患者合理规范治疗,帮助市民们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进一步促进糖尿病及多种慢性病的防治水平的提高。
专家教你一个防治代谢综合征数字歌
市一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王俊宏在接受采访时说,糖尿病不是一种孤立的疾病,患者往往有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高血脂症等,必须看到代谢综合征这个整体。
他说,代谢综合征是一个典型的“不良生活习惯病”,治疗必须从改变生活习惯入手。为此我国专家提出了防治代谢综合征的数字歌:
一个信念:与肥胖决裂;
两个要素:不多吃一口,不少走一步;
三个不沾:不吸烟,不饮酒,不熬夜;
四个检查:定期查体重、血压、血糖、血脂;
五六个月:减肥不求速成,每月减一两公斤即可,五六个月就见成效;
七八分饱:饮食上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吃序颠倒”,即每餐只吃七八分饱,以素食为主,同时保证营养均衡;进餐时先吃青菜,快饱时再吃些主食、肉类。
编辑:王燕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